来源:留学生家长报
留美学生和家长几乎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美国名校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几乎所有的留学家庭都是希望能进入名校,不只是从排名来看,从知名度和声誉度来看也是一样。我们也都知道美国名校讲求多元化,所以他们不是在寻求统一模板的学生,而是寻求有不同特色的人,但事实证明,尽管这些学生各有特色,却都有着某种共性,这种共性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校长怎么说。
在谈中美升学差异的时候,不少人会说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也就是想考入好大学很不容易,但是一旦进了大学,毕业就变得很简单。
而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很容易进入好大学,但是想毕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虽然两种说法都不应这么绝对,但确实也从侧面展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美国大学虽然不是唯分数论,但也不代表随便录取。在他们的眼中,成绩是一方面,你个人的能力和潜力是另一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校学生的气质”。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神仙存在呢?让我们看看几位名校校长今年的演讲,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1. 哈佛大学:复仇者联盟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科(Lawrence Bacow)在开篇不久就提到气候变化、枪支暴力、性骚扰等困扰全人类的一些问题,但同时又强调,我们要看到不完美,但仍心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修复、完善这个世界,就像哈佛众多老师一样:
Alison Simmons和Barbara Grosz正在确保下一代计算机科学家准备好解决新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道德问题;
Ali Malkawi和他的HouseZero,展示了超高效设计和新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可能性;
Sasha Kill Ewald揭示了婚姻和父母身份如何影响工资,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经济不平等在几代人之间持续存在,以及我们如何打破贫困循环;
Sara Bleich通过考虑公共政策的变化如何减少高热量食品和软饮料的消费,帮助解决肥胖问题……
所以哈佛喜欢的学生一般都是知世界,存善念,是一群想要并且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
2. 耶鲁大学:只提问题不给出解决方案就是耍流氓!
在这场“你追求什么”的毕业演讲中,耶鲁大学校长提到: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还未真正了解某件事的来龙去脉,只是听到某个公众人物或政治家评论,或者看到某家媒体发布的消息,就开始坚决的反对某一件事情,也并不屑于去求证事情的真实性,丧失了被震撼和被启示的能力。
然而,只有愤怒是远远不够的,在键盘上敲出几行字是很容易的,但这只是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破坏比创造更容易”,“无论你反对什么,现在是时候创造你所追求的事物了。”
所以耶鲁喜欢的学生是看到问题并能及时给出解决方案的人,这就需要你对周围微小事物都有足够的感知。
3. 普林斯顿大学:拒做网络喷子,尊重别人,为公民美德代言。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也指出这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时代,无论是对于政要名流,亦或是偶然进入公众视野的小人物,都有遭受网络暴力的可能,而且这些暴力指控被长久地镌刻在互联网的数字世界里。
不关心公民事务,而是肆意挑衅或谴责对手,这不是我们倡导的合格有序公民会做的事情。普林斯顿学生通常怀有仁者之心,追求公益,相互团结。
所以普林斯顿喜欢的学生是心怀大爱,在浮躁的社会中可以安于一隅,乐于参与公民事务,尊重每个个体。
虽然以三所最顶尖学校毕业演讲为例,但不代表只有进入这些学校的学生才需要如此,他们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代表,他们喜欢的学生也是美国大多数学校所追求的。
而且他们希望学生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出国党希望培养的:对任何事情不盲从,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关心公民事务,具有家国情怀。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