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3/06/2023 00:00
瀏覽: 20943
俄烏開戰超過1年,美國雖然持續軍援烏克蘭,拜登總統也於2月20日造訪基輔,展現支持烏克蘭的決心。然而從國務卿布林肯最近的幾項舉動,可以看出美國對俄烏戰事呈現膠著狀態,已經感到焦慮。
首先是布林肯2月18日在慕尼黑與王毅會談。美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是由副總統賀錦麗率團,布林肯位階較低,可以參加也可以不參加。但中共是由王毅與會,因此布林肯刻意前往慕尼黑,目的顯然是藉機與王毅面對面討論俄烏戰爭。
其次是布林肯2月28日赴中亞訪問,並在哈薩克會晤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土庫曼等中亞五國外交部長。這是布林肯出任國務卿後,首度訪問中亞,首要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在勸阻中亞五國協助俄羅斯。
第三是布林肯3月2日在印度參加G20外長會議時,在會場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短暫對話。這是俄烏開戰後,布林肯首次與拉夫羅夫面對面談話。
布林肯明知前述各項作為不會有具體結果,卻勇往直前,顯示美國有不得不為的苦衷。
俄烏開戰後,中共既不譴責俄羅斯,也不參加美國發起的制裁行動。理由至為明顯,就是希望與俄國保持良好關係,共同對抗美國在國際間的霸凌行為。另一方面,中共也與烏克蘭有深厚的合作關係,更因為台灣問題,不願看到烏克蘭國土分裂。因此始終態度曖昧。
美歐國家援助烏克蘭以戰止戰成效不彰,於是寄望中共發揮影響力。但是中共於2月24日發布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只提出一些和平呼籲,令西方國家大失所望。
在中亞方面,雖然五國影響力有限,但俄羅斯可以透過中亞市場及貿易路線,來規避西方制裁。因此布林肯極力遊說五國與美國合作。然而中亞五國夾在俄羅斯與中共兩強之間,唯有與中共及俄羅斯維持良好關係,左右逢源才能自保。另一方面,烏克蘭就是因為反俄親美,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才招致俄國動武。有此前車之鑑,中亞五國怎敢重蹈覆轍?
中亞國家和莫斯科簽有安全協議,俄羅斯也是中亞地區勞工海外就業的地點。中亞國家斷不會自毀長城。聯合國大會2月23日表決一項要求俄軍撤出烏克蘭的決議案,中亞國家或者棄權,或者不投票,立場至為明顯。
美國國內已經出現反戰聲浪。2月19日有上千名示威者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集會,要求美國停止煽動俄烏衝突、促進雙方和談、解散北約、削減美國軍費等等。另一方面,美聯社最新民調顯示,美國大眾對援烏的支持率已從去年5月的60%降到48%;福斯新聞一份民調顯示,有高達46%的人認為援烏必須有個時間底限。民意反戰已對拜登政府構成壓力。
歐洲議會3月1日舉行一場俄烏戰爭座談會,與會專家表示,中共與俄國關係比歐洲所想的還要密切,因現實需要而互相綁緊,且戰事拉長、拖住美歐,對中國也有好處。這恐怕也是美國感到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