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唐冠軍文章 擁有房產七年以上的屋主 為何選擇不賣房子的56種原因? | 唐冠軍地產投資專家

理財 時間:05/17/2024 瀏覽: 1437

除了「高利率與高地產税」之外 為何屋主選擇惜售不賣?

「房價問題不只是在於需求端疲軟,而在於房源供應端疲軟。」

唐冠軍說:「一個人想要買房或賣房的原因有數十種,不是只有考慮利率、房價、地產税、月供款、學區、治安、工作、交通、天氣、地段、格局、新舊、年份等。」

 

高通膨和令人失望的經濟成長,讓人回想起1970年代,當時通膨高漲,導致聯準會升息。而抑制通膨的措施推高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借貸成本,最終削弱了購屋者的購買力。

結果,1970年房市陷入停滯成為「滯脹的代名詞」;這是一種以「高通膨、成長疲軟和就業疲軟為特徵」的經濟周期,導致「經濟成長停滯」。

雖然這些趨勢聽來很熟悉,但2024年目前的房市仍具韌性,更別說強勁的就業成長了。如今的主要問題是「房源庫存」不足。

First American首席經濟學家佛萊明表示:「商品供鏈受到限制,從而導致通貨膨脹。但我不認為我們正處於滯脹之中。」,「問題不在於需求疲軟,而在於供應疲軟。」

前聯準會經濟學家、New Century Advisors, LLC首席經濟學家薩姆(Claudia Sahm)同意這種觀點,「這不是滯脹。我們仍在與通貨膨脹持續鬥爭,人們認為所有商品都在漲價。」

在房市,由於十多年來的建設不足,庫存疲軟是疫情前就存在的問題。當利率跌至歷史低點時,湧入市場的買家卻遇到了庫存稀缺的情況。因而導致搶房競購戰,瘋狂的買家寧可放棄檢查房屋的要求,以更快完成交易,某些熱門市場的房價攀升至創紀錄水平。

疫情期間,隨著房主們靜下心來專注於以較低利率進行再融資,建商開始大量增加房屋供應。截至20243月,雖然有47.7萬套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新單戶住宅可供新買家購買,然而而現單戶住宅在需求量是為740萬套以上。

Realtor.com發現,與新屋年供應的數量90萬套相比,美國每年仍缺少650萬套單戶住宅。

根據全國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提供的數據,總體而言,新建案大約占當月市場庫存的三分之一,遠高於12%的平均水平。

然而,即便如此,整體庫存仍然緊張。雖然建商負責目前的大部分庫存,但供應不足也是由現任屋主造成的,因他們不想放棄超低的貸款利率( 2% - 2.5%)

當屋主不想放棄他們目前低利率的抵押貸款時,他們可能選擇留在現有房屋而不搬家,這種情況在房地產市場上並不罕見。房地產市場中,屋主選擇不出售自己的房子可能有多種原因,除了高利率和高地產稅之外,還包括以下是56種具體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

  1. 情感連結:許多屋主對自家住所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這可能是他們成長的地方,或者與家人共度許多重要時光的地方。這種情感價值使得他們不願意出售。
  2. 市場預期:一些屋主可能預計未來房價會上升,因此選擇持有房產,期待在未來賣出時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3. 改善與翻新:屋主可能正在改善或翻新房屋,以增加房產的價值。在翻新完成前,他們可能不願意出售。
  4. 租賃收入:如果房屋位於需求高的區域,屋主可能選擇出租房屋,從中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而不是出售。
  5. 遺產規劃:一些屋主可能計劃將房產留給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作為遺產的一部分,因此選擇不在目前出售。
  6. 稅務考量:出售房產可能導致需要繳納較高的資本利得稅。在某些情況下,屋主可能因為稅務負擔過重而選擇不出售。
  7. 市場不穩定:在房地產市場不穩定或經濟不確定的時期,屋主可能選擇觀望,等待市場狀況好轉再考慮出售。
  1. 居住需求變化: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如孩子出生或家人搬入,屋主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選擇留在目前的房屋中,而不是出售和搬遷。
  2. 位置優勢:如果房屋位於交通便利或學區優越的區域,屋主可能認為這樣的地理位置難以再找到,所以選擇留住房產。
  3. 退休計劃:對於計劃退休的屋主來說,他們可能更願意留在熟悉的社區和環境中,享受退休生活,而不願意進行大規模的搬遷。
  4. 投資多元化:房產被視為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有些屋主可能出於資產配置的考慮,選擇持有多個房產,以實現投資多元化。
  5. 貸款未清:如果屋主尚未支付完畢房屋貸款,他們可能不願意在貸款清算前出售房產,以避免涉及複雜的財務和法律問題。
  6. 社區連結:屋主與鄰居或社區建立了深厚的聯繫,這些社交連結使他們不願意搬離當前社區。
  7. 環境依戀:屋主對其居住的自然環境(如鄉村、海邊或山區)有特別的依戀,這種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讓他們選擇留在當地。

15.  歷史價值:有些房產可能具有歷史或文化價值,屋主可能因為房子的獨特性和保存歷史的重要性而選擇保留。

16.  等待市場恢復:在房地產市場經歷低迷期後,屋主可能會等待市場恢復,希望在市場狀況更有利時出售,從而獲得更好的銷售價格。

17.  避免搬遷麻煩:搬家是一個費時且經常引發壓力的過程。對於不願意面對整理、打包和遷移的困擾的屋主來說,留在現有房屋中可能是一個更吸引人的選擇。

18.  租賃市場強勁:在租金收益高的區域,即使屋主自己不住在那裡,他們也可能選擇保留房產以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

19.  政策或規劃變更:地方政府的新政策或規劃,如地區重新開發計劃或交通設施改善,可能使屋主預見到未來房產價值的增長,因此選擇持有。

20.  替代投資機會不足: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如果其他投資渠道的回報不佳,屋主可能認為持有房產是相對安全和有利的選擇。

21.  期待政策優惠:屋主可能期待未來會有減稅或其他政府激勵措施,例如翻新補助或能源效率改善補助,因此選擇等待更有利的條件來出售房屋。

22.  保險金額考量:有時屋主的房產已被保險公司評估為高風險區域(如洪水、地震區),可能因此遭受保險費上漲,屋主可能會選擇持有,直到找到合適的保險方案再考慮出售。

23.  避免短期資本利得稅:如果房產持有時間不夠長,出售可能會引發較高的短期資本利得稅。屋主可能會等待足夠的持有期以適用更低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率。

24.  個人健康或生活狀況:屋主的健康狀況或個人生活變化也可能影響出售決策。例如,如果屋主面臨健康問題,他們可能不願意在此時進行搬遷。

25.  地產市場局部波動:在某些地區,房地產市場可能經歷局部的波動。屋主如果認為目前市場波動不利於出售,可能選擇持有等待更好的時機。

26.  繼承問題:在有繼承或家族財產分配的情況下,決定是否出售房產可能需要更多家庭成員的共識,這種情況下屋主可能選擇暫時不出售,直到所有相關事宜得到妥善解決。

27.  社區發展與改進:屋主觀察到所在社區有正在進行或計劃中的發展項目,如新學校、醫院或商業設施的建設,這可能使他們預見到未來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房產價值的增加,因此選擇持有房產。

28.  文化與歷史保存:對於位於具有重要文化或歷史意義的區域的房產,屋主可能因為個人對該地區的情感依戀或保存意願,選擇不出售。

29.  等待退休或其他生活里程碑:有些屋主可能計劃在達到某個生活里程碑,如退休後再出售房屋,使用出售房產所得來資助退休生活或其他大型支出。

30.  對未來市場不確定的擔憂:由於經濟或政治因素的不確定性,屋主可能擔心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選擇在更穩定或預測性更強的時期出售。

31.  環保理由:對於致力於環保的屋主,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在房屋中實施可持續生活方式或環保改造,並選擇在這些改進達到預期效果後再考慮出售。

32.  等待適合的買家:屋主可能在尋找特定類型的買家,例如那些會繼續維護房產特有特性或願意繼續屋主的業務(如農場或其他家庭企業)的人。

33.  家族業務:對於家中有家族企業的屋主來說,保持房產可能與家族業務的操作密切相關,例如家族農場或家庭經營的商店。這類房產的地理位置和實用性對於業務的成功至關重要。

34.  法律或繼承糾紛:有時,房產可能涉及未解決的法律或繼承糾紛,這使得屋主在問題解決前無法出售。

35.  對當地市場的忠誠:部分屋主可能出於對當地市場的忠誠而選擇不賣,他們不希望房產落入僅看重投資回報的買家手中,而是更願意房子保持在社區內或賣給將其視為家的買家。

36.  心理價位未達:屋主可能有一個心理價位,如果市場價格達不到這個價位,他們寧願不賣。這種情況常見於對房產特別有感情或認為房產具有獨特價值的屋主。

37.  地理隔離或獨特性:位於偏遠或具有獨特自然景觀的房產,如海景或山景房產,可能因為其獨特位置而更難找到適合的買家,屋主因此選擇持有。

38.  教育資源:居住在優質教育資源附近,尤其是名校區,是許多家庭選擇不出售房產的重要原因。他們可能計劃讓孩子在這些學區完成整個學業過程。

39.  社區活動的參與:對於那些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屋主,他們的社區角色可能是他們不願意搬走的重要原因。他們可能擔任社區組織的領導者或活躍成員,與鄰里建立了深厚的連結。

40.  環境保護區域:屋主的房產若位於環境保護區或生態敏感區,可能面臨嚴格的出售和開發限制。因環保法規的限制,這些房產不易出售,屋主選擇持有。

41.  等待城市規劃實施:屋主可能知道未來的城市規劃會增加其房產的價值,例如新的公共交通系統或商業區的建設。因此,他們選擇等待這些計劃實施後再出售,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42.  文化遺產保護:在一些地區,房產可能被指定為文化遺產地,屋主對於保護和維護這些房產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感到自豪,選擇不出售以保留其文化身份。

43.  專業評估建議:屋主可能根據專業人士,如房地產評估師或經紀人的建議,認為現在不是賣出的最佳時機,因此選擇等待市場條件改善。

44.  醫療服務存取:對於需要特定醫療支持的屋主,他們的住所附近可能有提供必需醫療服務的設施。這種便利使得屋主選擇繼續居住在現有房產,而不考慮出售。

45.  節慶與傳統:對於一些家庭來說,房產不僅是住宿的地方,也是家族節慶和傳統活動的舉行地。這種情感和文化的連結使得屋主不願出售這些充滿回憶的房產。

46.  可再生能源投資:屋主可能在房產上進行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例如安裝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裝置。這種綠色投資不僅環保,還可能帶來長期節能的經濟效益,使得屋主選擇留住房產以持續受益。

47.  房屋特殊設計或定制:有些房產因為擁有特殊設計或定制改造,如無障礙設施或特殊藝術裝飾,對屋主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些特色可能難以在其他房產中找到對等的替代,因此屋主更願意保留這些房產。

48.  法律變更或規範期待:屋主可能正在等待法律或規範的變更,這些變更可能會對房產的價值或出售條件有正面的影響。例如,新的租賃法或建築規範可能會使房產更具吸引力。

49.  長期社區計劃:在某些情況下,屋主可能是社區發展計劃的一部分,這些計劃旨在改善整個區域的居住環境或增加公共設施。這種參與感和未來的期待可能使屋主選擇不出售。

50.  情感安全感:房子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一個提供情感安全感的避風港。對於那些在家中有著深厚情感投入的屋主來說,出售房屋意味著失去一個情感依靠。

51.  未來基礎設施計劃:屋主可能知道未來將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如新的交通網絡(地鐵站、高速公路)或重要公共設施(如公園、醫院)的規劃,這些將顯著提升地區價值。

52.  教育資源的改善:居住在頂尖學校附近是許多家庭選擇保留房產的原因,尤其當當地教育資源有望進一步改善時,如名校擴建或新學校的建立。

53.  城市再生計劃:某些城市或區域可能進行再生或再發展計劃,屋主預見到這將提升居住品質和房產價值,因此選擇等待再發展成果實現後再考慮出售。

54.  個人生活規劃:屋主的個人生活規劃,如計劃在現有房產退休或變更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其出售房產的決策。

55.  遺留給下一代:許多屋主希望將房產遺留給子女或後代,作為家族資產的一部分,這種長遠的規劃使他們選擇不在市場上出售房產。

56.  房產獨特性:若房產具有特殊的歷史、建築或地理特徵,屋主可能因為這些獨特性而更傾向於保留房產,尤其當這些特性對其具有重要的情感價值時。

從以上這些因素展示了屋主在考慮是否出售房產時,會受到很多不同層面的影響,包括經濟利益、個人情感、家庭需求、社會變遷以及對未來的預期。每個原因都反映了房產持有人的深思熟慮和多元考量。

唐冠軍說:「一個人想要買房或賣房的原因有數十種,不是只有考慮利率、房價、地產税、月供款、學區、治安、工作、交通、天氣、地段、格局、新舊、年份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