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因「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出现各种不适,庆安堂刘宣庆中医师提醒您如何预防及维持身体保暖

建筑 时间:04/22/2025 浏览: 430


天气突然变冷时,人体容易因「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而出现各种不适,这与外邪(风寒)袭表或内在阳虚体质有关。


1. 外感风寒(太阳病范畴)

- 表现:怕冷、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肌肉酸痛、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紧。  

- 原因:寒邪束表,阻遏卫阳,气血运行不畅。 太阳证~恶寒有发热 

2. 阳气不足(少阴病或脾肾阳虚)

表现:手脚冰冷、疲倦嗜睡、腹泻、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脉沉弱。  

原因:体内阳气虚衰,无法抵抗外寒,阴寒内生。  少阴证~畏寒得热不解

3. 旧疾复发(如关节痛、气喘)

- 寒主收引:寒冷使经脉拘急,气血瘀滞,诱发关节痛、头痛。  

- 肺气受寒:过敏性鼻炎、气喘因寒邪犯肺而加重。  


二、如何改善

(1)外感风寒的处理

- 发汗解表**:  

  -食疗:生姜红糖水、葱白豆豉汤(葱白3根+淡豆豉1把煮水)。  

  - 穴位:按揉风池穴(后颈部)、合谷穴(手背虎口)驱散风寒。  

  - 中药:轻症用.桂枝汤,无汗怕冷用葛根汤。  


(2)阳虚怕冷的调理

温补脾肾:  

  - 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肉桂茶(肉桂粉1克+热水冲服)。  

  - 艾灸: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足三里(膝盖下3寸)补阳气。  

  - 中药:四逆汤(附子、乾姜、甘草)或肾气丸(针对肾阳虚)。  


(3)预防与日常保养

- 避寒保暖:  

  - 穿戴围巾、帽子保护「大椎穴」(后颈凸骨处),避免寒气从颈背入侵。  

  - 睡前泡脚(加艾叶或生姜)促进血液循环。  

- 增强体质:养成每天锻炼运动流汗的习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