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迩佳Club】专栏作家:王俭美 /文字、摄影,编辑:Rain Wang
摄影:王俭美
贝迩佳君
我把潮湿的记忆拧出水来,有关挪威的那一部分,竟然都化成了诗。
挪威王国,首都奥斯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最宜居的国家之一。海岸线异常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达15万个,故被称为“万岛之国”。
01
敲打记忆 “雨都” 漫步
挪威纪游之一。卑尔根的雨天总是这样淅淅沥沥,仿佛要将整个城市浸润在水汽中。十年前来过,这次故地重游,虽然天色阴暗,但记忆中的那份宁静和美好依旧清晰可见。雨滴敲打着街道和房屋,带来一种别样的诗意。
摄影:王俭美(下同)
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位于挪威西南海岸,濒临大西洋。以多雨闻名,所以被称为雨城、雨都或欧洲的西雅图。曾几何时,街上会有"雨伞发售机"。
卑尔根人热情友好。2000年卑尔根被联合国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
潮湿的天气,逢着一个吞云吐雾的妙龄女郎,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异国的雨巷。
02
峡湾之门 细雨作诗
挪威纪游之二。话说7月21日到的卑尔根(Bergen),图1-3,机场与大门口所见。
摄影:王俭美(下同)
图3暂取名《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最喜小儿无赖,不曾“溪头卧剥莲蓬”,却是娘怀调皮捣蛋。
雨的前世就是个诗人吧,一点一滴,笔墨轻巧地晕开了想象的涟漪。
卑尔根常被称为“峡湾之门”,四周被山脉和峡湾环绕,该市著名的布吕根(Bryggen)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五颜六色的木屋沿着海港排列,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图7-9)。
03
高屋建瓴 阅读城市
挪威纪游之三。“阅读”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乘坐她的双层观光车,屡试不爽。这种方式既能快速领略城市的风景,又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她的独特魅力。
摄影:王俭美(下同)
从车顶高处俯瞰,城市的全貌尽收眼底,地标建筑、繁华街道、绿荫公园,甚至那些不经意的小巷,都仿佛在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生活在高处,俯瞰众生百态,看风景的人,或许亦是他人眼中的风景。
两位仁兄这袒胸露腹、四脚朝天的样子,也太具松弛感了吧?
海港城市风光,涂抹着海洋的蔚蓝、透着咸腥的气息。
04
戏剧之父 绿色城郭
挪威纪游之四,紧接上帖。高处落脚,“阅读”绿色城市。
摄影:王俭美(下同)
图2,剧作家易卜生塑像。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挪威著名戏剧家,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
既为“雨都”,丰沛的降雨滋养万物,卑尔根成为被绿色包裹的城市。
因为洋流的关系,卑尔根成为挪威一个最温暖的城市。漫步大街小巷,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05
怡情想象 捕捉表情
挪威纪游之五。如果你钟情一个景点,那么不妨用相机、无人机、手机,以及录像各种方式拍摄,时间段选在清晨、傍晚和夜间,角度应有变化。
下图,一路提携大疆无人机,颇像拎个什么箱子,航拍还是震撼的。
摄影:王俭美
以下若干张无人机航拍,作者王俭美、潘平微。
一个城市的中景、全景、远景这些大景别,永远比近景、特写更大气磅礴、具有冲击力,更可以窥斑见豹,这就是无人机拍摄上帝视角的意义所在吧。
一座城市最生动的表情与代表符号,莫过于流动的人像。
卑尔根落在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峡湾线上,倚着港湾和七座山头,市区频临碧湾(Byfjord),直通大西洋,风光明媚,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
06
聚焦“堤岸” 美景人文
挪威纪游之六。一直没有想过,要从海港对岸拍摄布吕根(Bryggen),这便可以展现出整个区域的美丽景象,以及来几枚人文写生,现如今如愿以偿。
Travel Notes of Norway Part 6 . I had never thought about photographing Bryggen from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harbor, but doing so can showcase the beauty of the entire area, including some street portrait photo of the people.
布吕根在挪威语中是"堤岸"的意思。镇上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古老房舍,是著名古建筑集中的地方。这些经过修整的木屋,基本恢复了过去的面貌。
这些居民与旅人怡然自得的松弛感值得我们学习,或者这才应该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07
晨昏暮鼓 流连忘返
挪威纪游之七。从彩霞四起,到灯火璀璨,一直到蓝调时刻,天上人间,我们用镜头捕捉到的每一个卑尔根时刻都值得回味,但愿长驻你我灵台。均为手机拍摄。
Travel Notes of Norway Part 7: From the rising of the colorful clouds to the dazzling lights, all the way to the blue hour, every moment we captured in Bergen with our lenses is worth reminiscing, hopefully staying in our minds forever.
沉浸式拍摄、体验,完全把自己交给自然、交付美好,与静好岁月同在。
华灯初上,港城睡意阑珊,我们却意犹未尽,徙倚彷徨,不忍离去。
08
七山之城 旖旎古朴
挪威纪游之八。开启一段卑尔根峡湾之旅,游轮缓缓驶离港口,映入眼帘的先后是色彩斑斓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清澈的鲑鱼养殖场。甲板上,游客们抑或凭栏翘望,抑或拍照留念,更有情侣相拥亲吻,最是船舱里的少年,静静地阅读,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与惬意。
摄影:王俭美(下同)
卑尔根港是挪威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最大港口之一。位于卑尔根的海洋研究所是欧洲第二大研究所,其海洋养殖、海事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坐落在高山与峡湾之间的卑尔根,周围散落着7座高山,故有“七山之城”之称。
山水独绝,大美俱全,自然吸引万众目光,聚焦港城风景。
小小少年,岁月静好,平淡岁月里的一道光。
09
夕阳添色 雍容华贵
挪威纪游之九。这就要离开卑尔根了,那个傍晚,又去逛了一圈布吕根(Bryggen)。
摄影:王俭美(下同)
清风送爽,消闲的人们坐在路畔聊天、喝酒,笑颜逐开。五颜六色的房子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黄金色泽,熠熠生辉,雍容华贵。
Travel Notes of Norway Part 9. We are about to leave Bergen. That evening, we took another stroll around Bryggen. A gentle breeze carried a refreshing coolness as people sat along the roadside, chatting, drinking, and smiling broadly. The colorful houses, bathed in the light of the setting sun, took on a golden hue, shimmering with radiance and exuding an air of grandeur. We ventured into the ancient communities where early settlers once lived, exploring and uncovering historical secrets (see photos 7-8).
我们走入先民生活的社区,寻古探幽(图7-8)。均为手机拍摄。
10
地标纪实 幸福富有
挪威纪游之十,完结篇。从下榻的机场旅馆出发,逛了逛十几年前来过的挪威首都奥斯陆,走马观花,给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拍张照,随后在歌剧院的屋顶上漫步,感受现代建筑的奇妙魅力。是为记。
摄影:王俭美(下同)
Travel Notes of Norway Part 10: The final chapter. Taking a taxi from the airport hotel where we were staying, we visited downtown Oslo, the capital of Norway, which we had visited over a decade ago. We took a short tour, snapping photos of the iconic buildings, and then strolled on the rooftop of the Opera House, experiencing the wonderful charm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is ourlife experience.
.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今天的挪威、瑞典、丹麦。"维京海盗"烧杀抢夺,杀人如麻,可是他们的故事却已然成为文化的符号,为后世所痴迷。
奥斯陆位于挪威东南部,是全欧洲最富有、安全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带着对“维京海盗”的好奇走近奥斯陆,收获的却是她的摩登与奢华。
谢谢大家热情❤️关注!1)王弘:好喜欢这种街景!2)西山蔷薇:图四中的这个是什么?也是船?(本人回复:海港中的玻璃雕塑);3)罗旋:王老师健康愉悦啊!非常喜欢王老师朋友圈
被群山和海洋簇拥,被温暖拥抱,古老的文化与绝美的自然完美相遇,满足了我们关于“隐逸”的所有想象,在这里爱上世界,与自然“促膝长谈”,我们的挪威之旅幸福而满足,充满着不经意的小惊喜、小确幸。
如果有缘,再见挪威,我指的是,再一次执子之手,与你相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