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自小安排他們參加音樂、體操、馬術、課後輔導、夏令營、體育隊等額外課程,為此家長們省吃儉用,犧牲個人愛好和享受,甚至不惜借錢、預刷信用卡來付帳。但專家指出,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學,對孩子將來是否能成功不一定有幫助,但對父母、子女及家庭財務卻形成相當壓力。
紐約時報報導,明尼蘇達大學家庭和婚姻教授William Doherty說:「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各種技能和經驗已提前至初中,而現在更推前至小學。不久,家長們將討論是否在嬰幼兒期將著手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許多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s)已變成「必修課」,家長和孩子都忙的透不過氣。
研究指出,兒童和成人一樣,需要學會獨處和如何放鬆,如果孩子的日程被排滿,課堂之外,又有課外活動,他們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放鬆、靜思及創造性思考,進入青少年期後,即便從小喜愛的才藝活動也將感到倦怠。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Bryan Caplan說,父母們為了給予孩子一切,往往勞財傷神。「家長犧牲很多,生活忙碌,壓力大增,可能對孩子變得沒耐心,容易發脾氣。」
但臨床心理學家、「B-學生的祝福」(The Blessing of a B Minus)作者Wendy Mogel說,不為孩子安排才藝發展機會的家長易感到內咎。而且,許多家長認為從小讓孩子接觸才藝,不僅有助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對他們將來申請理想大學亦有幫助。
Doherty教授承認適當安排課外活動確實重要,但親子互動質量和家庭財務安全同樣重要,家長要克服「害怕耽誤孩子」的心理,避免無節制地安排才藝課程。譬如,如果孩子喜歡足球,可以參加社區組織的兒童足球隊,而不一定要送去專業足球隊。另外,六歲前沒有給孩子報芭蕾舞蹈班,也不等於孩子錯失成為專業芭蕾舞蹈演員的機會。他說:「人的大腦到25歲才完全發育,家長有足夠時間幫助孩子發掘潛能。」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