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誇出來 管教有技巧

來源:宋凌蘭編譯 時間:02/04/2013 瀏覽: 3192

心理學家針對矯正管教困難兒童的行為,包括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患有對立性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的兒童,不斷推介有效技巧。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方法名稱包括,例如「父母管理訓練」和「親子互動療法」,數百項研究證明其效果,甚至可用於一般兒童,父母不該只專注於孩子不乖,而是應先確定孩子的行為表現,包括清理房間、準時上學,和手足和平相處等,要適時給予讚美。

 紐約大學藍貢醫療中心的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韋敦因說:「家長開始對子女讚美,就會提高好行為出現的頻率。」方法聽來簡單,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易做到,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茲汀指出,人的大腦有「負面偏見」,父母通常注意小孩使壞,而不會注意他們乖得像天使的時候。卡茲汀建議每次要小孩到角落罰站,就應相對的至少要有三、四次表揚孩子的好行為。對年幼的孩子應常予讚美,並表達疼愛。
 
當小孩搗蛋時,家長應讓孩子承受溫和的負面處分(例如短暫到角落罰站),研究顯示,家長對孩子的責備和負面回應,譬如嚴厲表情,角落罰站,取消某些特權,會使孩子更聽話。研究也發現,短期內,讚美和正面非口頭回應如擁抱、以冰淇淋或貼紙獎勵,並不會使孩子更聽話,但長期下來,讚美可強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韋敦因指出,家長經常提出模糊不清的命令,卻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遵行,反而破壞管教的努力。過馬路時,要孩子「小心」就不是個好命令,「牽我的手」則是明確命令。韋敦因也提醒指示父母,在對孩子發出命令時(例如:穿上外套)至少該等五秒鐘,看孩子如何反應,多數家長只等一、兩秒,就再下另一個命令,很容易就淪為吼叫和訓斥的場面。
 
這些技巧適用於所有年齡的小孩,但是心理學家認為,愈早開始愈好。一旦孩子長到10歲或11歲,管教就較為困難。韋敦因說,父母對青少年子女沒那麼多影響力,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已不那麼在乎父母對他們的看法。
 
有家長試圖和幼小的孩子講道理,但是卡茲汀認為,這種做法無法改變小孩的行為。講道理不會改變行為,是停止抽菸的信息通常沒有效的原因。過於嚴酷的懲罰也會帶來小孩判逆的副作用,特別是打屁股,與兒童挑釁行為和成年後的性格及婚姻衝突增加相關。不過根據調查,有26%的父母「經常」或「有時」對19個月到 35個月大的孩子打屁股。
 
耶魯教養中心的心理學家發現,平時讓孩子「練習」發脾氣,可降低他們發脾氣的頻率。同時,管教孩子也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差異,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西格指出,兒童要到三歲才會開始了解並遵守規定。西格在美國小兒科學院主持的委員會,正在重寫該組織有關教養小孩的準則。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