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嫉妒他人。專家指出,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家長應幫助孩子學習處理。
隨著兒童成長,社交範圍擴大,嫉妒可造成微妙而強烈的影響。從玩具、球鞋、衣服到住的房子,都會因每個家庭的財力而有所不同。孩子年紀小時,就會注意到這些差異。
對孩子的嫉妒視而不見,可能破壞孩子間的友誼,使孩子只與社會經濟背景相似的人交往,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賓州教養中心助理主任黛比.科恩表示,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孩子老是與別人比較,向外界尋求自我肯定,那就很容易受周遭的人影響。
新澤西州心理學家艾琳.甘迺迪‧摩爾指出,幫助孩子學習處理嫉妒的情緒,不僅能使他感到較為自在,也有助他和別人相處更融洽。父母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應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例如:「我在照顧妹妹時,你不喜歡在旁邊枯等。」或是「大衛被選中上台表演,你沒被選中很失望。」
到了讀小學的年紀,兒童看到同學的表現,會很快決定自己在某些方面「很棒」或是「很糟」,認為自己做得「很糟」的東西可能就不再碰。這時家長可以開導孩子, 摒棄「做不到最好,就寧可不做」的完美主義心態。
住在賓州的蕊妮.瑞奧特說,她的兒子從小就喜歡藝術,但開始上小學後,看到別人的作品比自己更出色,就再也不做勞作。奧瑞特拿自己的例子勸導兒子,告訴他媽媽也不是出名的藝術家,但是「我還是喜歡美術勞作,因為很好玩。假如我們一起練習,就會越做越好」。
多數孩子都會嫉妒朋友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家長可以解釋,擁有新上市的電動遊戲機或名牌服飾也許感覺很好,但是家庭預算無力負擔。如果家長認為這些東西對孩子有益無害,那就鼓勵孩子存錢購買。
科恩指出,父母也可鼓勵孩子幫助較不幸的人,藉此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告訴孩子,雖然他沒有想要的名牌外套,但是他已有很暖和的外套。
孩子經常與弟兄姐妹互相比較,家長可以提出具體例子來讚美孩子的長處而不做比較,例如:「你的數學很好,而妹妹的閱讀很好」或是「我很欣賞你很會講故事,讓全家開懷大笑」。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