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問市的指數型基金已經改變許多人投資股市的方式,在此之前投資人總是抱著現金追著如林區(Peter Lynch)等明星基金經理人,但今日許多投資人選擇另一種方式投資股市:直接買入指數型基金。
據Yahoo Finance報導,指數基金至少有四種特點,投資人可由這四個角度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股票。
◇指數型基金不收管理費用。坎貝爾財富管理公司(Campbell Wealth Management)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坎貝爾(Kelly Campbell)解釋,雖然這兩種基金都是集合投資人的資金投入股市,但指數型基金不需基金經理人主動介入管理,只是被動追蹤指數,因此投資人不必多繳基金管理費。
◇指數型基金仍有市場風險。過去十年股市的大幅波動讓許多明星基金經理人砸了招牌,證明就算是這些明星級經理人也無法有效保護投資人的資產,但這並不代表指數型基金沒有市場風險。
指數型基金的最大賣點就是追蹤並貼近指數,當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追蹤金融股的指數型基金Financial Select SPDR(XLF)跌掉四分之三市值。
◇小心槓桿化的指數型基金。許多基金公司推出兩倍、三倍做多或兩倍、三倍做空的基金,若投資人看對市場走勢等於可獲得兩倍或三倍的獲利,但相反地,投資這類基金也將面對更高的風險。
此外,這類槓桿化的指數型基金也不適合長線投資的投資人。簡單地說,股市的指數走勢並不是一路上揚或一路下挫,中間有許多上上下下的波動,可能先跌500點之後再漲1000點,這些中間的波動並不會影響無槓桿化的基金,但卻會吃掉那些槓桿化之後的指數型基金獲利。
◇風險分散原則仍適用於指數型基金。分散風險是所有投資的重要準則,指數型基金也不例外。只有短線交易員才會把所有的資金全部投入單一產業;長線投資人應遵照分攤風險的原則,不論投資股票、共同基金、指數型基金,投資人都不應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內,資金應分散在不同產業與公司。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