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三次量化寬鬆(QE)把它的資產負債表膨脹了三倍到達了3兆美元,也就是說鈔票(不管是電子入帳還是真正的鈔票流通)和信用上升了200%,但GDP在過去五年只增加了10%左右,實在不成比例。雖然目前通膨還不造成威脅,但是近0%的短期利率不可能維持太久的。
筆者執教的商學院裡一位同事手頭握有近百萬元現金,去年大批買進金銀,賺了一筆,但今年金銀價下跌也賠了一些。金銀投資風險實在太大,如果只要10%的資金投資金銀期貨,價格下降時就大失血了。手頭有些資金的華人,在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來臨前應當如何去投資保值呢?
在1492期的理財專欄,筆者建議在低利率下最快的賺錢之道是現金投資房地產。專欄中引用的例子是真人實事,而非杜撰。加州首府沙加緬度的L女士是一位氣質高雅、弱柳扶風似的藝術家,繪畫造詣甚高。但在功利主義掛帥的社會中,穿旗袍畫牡丹的所得實在有限,最好有一個賺錢的副業才是上策。L女士伉儷去年開始在聖市以現金買入六棟兩年或三年新的房子。每棟要價大約13萬5000元,但用現金12萬元折價買入。房子月租1200元,扣除房稅、保險、維持費大約5000元,毛利一年9000元以上,報酬率至少是8%,遠超過銀行的0.5%甚多。
房地產為一種實質不動產,是對抗通膨的最好策略之一。沙加緬度房市因為金融海嘯大幅下跌,封房趕人(eviction)之事時有所聞,但失房之人需要租屋居住,所以出租業甚是紅火,房子極易租出。今年初開始L女士的房子已經漲到15萬元一棟,仍在繼續上升之中。在未來通膨的陰影下,在有潛力的市場中投資購買房地產不失為一上策。相信在灣區的一些華人,已經搭上了這列開往發財和保值的早班車了。
另外一個保值的理財方法是投資土地,尤其是農地。美國農地平均一英畝要價2350元(2011年),貴的上萬,便宜的只有數百元,隨地點、土質、灌溉系統而異。但在近幾年來的量化寬鬆政策下,上升幅度達7%,它本身就是一個優良的投資對象。美國玉米的平均產量為一英畝162蒲式耳。種植成本包括:基因改良過的種子、肥料、施肥噴水費用、拖拉機折舊、勞力工資、灌溉成本、糧倉牛棚折舊、租稅等。在豐年而且價格不錯時,農民的收入還真令人羨慕。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苦活對大部分華人而言並不適合,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購買中上品質的農地,讓農民耕種而坐收租金較為適合。
農地租金(cash rent)與產品價格息息相關,經常變動不易計算。譬如去年印地安那州上等、中等、次等的農地一英畝平均租金分別是265、208及159元。假設印州農地一英畝的平均價格為3000元,租金為208元,但別忘了你仍需繳地稅(land tax)。地稅有如房稅,它是以鑑定價值(assessed value)的百分比來徵稅。但是農地的鑑定價值遠低於市價。在馬里蘭州每英畝的平均鑑定價值是300元。在地稅2.3%的假設下,每英畝的地稅是6.9元,因此在計算回收率時,農地租金中要扣除地稅才正確。
總之如果一英畝3000元的農田可收稅後淨租金150元,就有5%的收入。再加上7%的增值,投資農地可穩收12%的報酬率,與去年標普500的13%不相上下。在通膨嚴重的威脅下,華人投資如要有合理的報酬率外加保值,不妨考慮投資房子及農地。尤其在全球氣候暖化下,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農地的價格也將水漲船高,未來投資農地的報酬很可能會超過股市。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