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不問家境」 政策改變

來源:華人工商編輯 時間:03/12/2013 瀏覽: 2498

越來越多大學因捐贈基金縮水而取消「不問家境」(Need Blind)招生政策。 校方表示,取消這種政策不僅使學校能夠更加靈活使用財務資源,也有利於敦促學生申請大學時更加務實,避免背負沉重的學貸。

位於康州的衛斯理陽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去年10月宣布,不再完全採「不問家境」的招生政策,2013-14學年約十分之一申請人的命運將受家庭經濟狀況影響。愛荷華州的格林涅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也正重新衡量「不問家境」的利弊,賓州的奧布萊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則限制「不問家境」政策只適用於3月1日前提交申請的學生。
 
「不問家境」的招生政策雖然使大學招生時不考慮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但學生對財務資助的期望值與校方提供資金有一定的差距,導致一些學生靠貸款彌補。據全國高校招生諮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2008年數據顯示,93%的公立大學招生「不問家境」,但僅有32%能夠提供足額資助。私立大學中81%的採「不問家境」招生政策,但僅有18%的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奧布萊特學院財務資助總監Chris Hanlon指出,一些學生入學後陷入財務困境,但又希望能完成學業,只好背負貸款,有的學生畢業時學貸高達5萬至7萬元。同時,由於聯邦貸款設定上限,不少學生只能求助私人貸款,這些貸款利率及償還條件比較苛刻。
 
奧布萊特學院每年招生人數從525人增至600人,學校每年需提供財務資助350萬元。為了避免預算陷阱,奧布萊特規定3月1日以後提交申請的學生,不再享受「不問家境」招生政策。
 
實際上,大學財務資助網FinAid.org創辦人Mark Kantrowitz指出,大多數採「不問家境」的大學也設置各種限制,譬如,「不問家境」不適用於國際學生、轉校生或從「候補名單」(wait list)中錄取的學生。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對提早申請、常規申請及轉校生採納「不問家境」,但會考量國際學生和候補名單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該校招生辦主任 Mike Steidel表示,學校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若學生只差1000元,我們可想辦法彌補,但若缺口高達2萬元,我們也無能無力。」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