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網站Bankrate.com日前公布調查,76%美國人需要依賴月薪過日子,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約22%美國人儲蓄不足100美元,無法應付任何緊急需要用錢的情況。更有46%的人儲蓄不到800美元,常聽人說「美國藏富於民」,但這是「富」嗎?難道美國已國疲民困,如何再稱強世界?
2012年10月CreditDonkey.com的調查對照,當時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銀行的可動用存款不到500元。54%被調查者沒有儲蓄計畫,45%的人擔心永遠沒有能力儲蓄。CBS當時報導,這個結果讓CreditDonkey.com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被調查者沒有窮人,有些人擁有豪宅、巨額的房貸或401(K)儲蓄帳戶,但手頭的活錢仍不到500元。
事實真相似乎浮現了: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儒家文化的東亞國家移民絕對不同,他們有錢就花,沒有「積穀防飢」概念。他們的上一代經歷美國最輝煌的黃金鼎盛期,揮霍和享受生活已成生命的目標,耳濡目染下,這一代人根本沒有儲蓄觀念。有錢就盡情花錢,沒錢也要借錢來花,整個社會形成龐大但並踏實的「消費鏈」,是帶動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
多數美國人沒有存款,或許有很多因素:一,美國二戰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譬如緊急難有聯邦和州政府各種支援福利,如失業金、糧食券和慈善捐款等,讓很多人不怕「萬一」意外情況,不像咱老中「求人不如求己」,日常會存款應急,自然沒有存款。
二,很多老美想存款也存不下來,因為日常薪水已被事先安排的消費「瓜分」。老中常是存夠錢或有錢才敢消費,老美則還沒賺錢就開始消費。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保險、各種生活開銷,早把未賺進的薪水瓜分光。
三,「預支型消費」是社會常態,寅吃卯糧是老中的大忌,老美卻視為理所當然。分期付款和信用卡借貸制度,可能是元凶。常接到信用卡公司信函,開頭說「恭喜閣下,信用額度增加至幾千或幾萬元」,意謂您可借款幾千至幾萬元。老中可能沒當一回事,因為借錢要還,信用卡的高利貸,錢滾錢,稍有不慎就成「卡奴」,但老美可能就開始安排度假、買大東西狂消費,然後揹債還錢,怎麼能有儲蓄?
四,不知節儉的生活習慣,譬如每天買星巴克咖啡、上街洗頭做髮型、晚上上酒吧,見喜歡的東西就買,不考慮東西是否真正需要等,都是美國人習性。電視上大力宣傳信用卡借錢,每日接觸上百種消費訊息的誘惑,整體造就沒有儲蓄的社會。經濟好時猶可支撐,但金融海嘯迄今,惡性循還出現。當然,貧富太懸殊,也是高比例人口無儲蓄的主因。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