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士頓大學的財務金融學教授波帝(Zvi Bodie),在電視節目中透露一個最不為人知的投資秘密:購買防通脹儲蓄券(IBonds)。在此之前,財政部曾經發行的防通脹證券(TIPS)也賣得風風火火。但是,為何又出一個防通脹儲蓄券呢?
原來,防通脹證券的目的是在保護投資者的資金不被通脹吃掉。譬如,財政部今年8月15 曰一張面值100元10年到期的防通脹證券在債券巿場標售為98.95元,利息為2.5%,即每年付2.5元,再加上通脹利息(每半年計算一次),10年後拿回本金,確是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但在今年4月30日,5年面值100元防通脹證券的標價高達107.82元,利息只有0.125%。如你用107.82元買下這張防通脹證券,每年收利息0.125元,再加平均通脹率大約1%或1元,共計每年利錢1.125元。5年後只拿回100元,真正的收益率竟是負1.311%,這樣你反而賠了。因此,美國財政部抄得風生水起防通脹證券的噱頭還是要小心才好。
防通脹儲蓄券卻鮮為人知,連波帝教授開始時也忽略了。防通脹儲蓄券與防通脹證券同樣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來計算通脹率。防通脹儲蓄券的利率共有三部份。第一部份(如30年儲蓄券)是固定利率:在每年5月1日和11月1日發布作為下半年的固定利率。第二部份是以前半年物價指數為基準的通脹利率,這兩種利率在財政部網站可查到。第三部份是前面兩部份的乘積。
譬如,2010年11月1日的固定利率為0.3%,半年的通脹利率是1.53%(一年為2x1.53%=3. 06%)。這張防通脹儲蓄券的總和利率是:0.3%+(2x1.53%)=3.36%,再加上1.53%x0. 3%=0.459%,共得3.819%,比定期存單的0.45%高了近7倍。最後一部份乘積,是要把通貨膨脹的購買力損失也要算在利息上面。假設你以10%的利息借人100元,一年後得110元,但通脹率為20%。所以你要求的利息應當是10%+20%+(10%x20%)=32%,不是30%。在金元券中生活過的中國人和精明的猶太人都不會忘記最後那一部份的:通膨也要算在利息上。固定利率基本上是不變的(重新換券時除外),但通脹率每6個月變更一次。
防通脹儲蓄券的優點是你不用去債券市場高價競標。你在銀行設立一個帳戶(有密碼),直接透過財政部的Treasury Direct購買即可,無手續費。通脹率是保證的,固定利率依巿場供給需求而定,最小為零但不得為負。如果你買的防通脹儲蓄券的固定利率為0.1%(太低)但一年後的固定利率1.5%,你可付3個月利息的罰款,提出(cash out)後再換另一個防通脹儲蓄券,真是划算。
如果通脹為負的,通貨緊縮或物價全面下降10%,財政部不會扣你的本金,你仍可把本金00元悉數取回,但你的購買力上升11.1%,因為此時的90元等於以前的100元。當防通脹儲蓄券到期時,其利息收入與防通脹證券的利息收入一樣,須繳聯邦稅,無須繳州稅和地方稅。
因為防通脹儲蓄券的好處漸漸被大眾所知曉,一時洛陽紙貴。目前固定利率已經降為零,通脹年利率大約為1.18%,即一年後的利率保證1.18%左右,遠遠超過定期存款的利率。一年後如固定利率上升,可贖出防通脹儲蓄券(罰3個月利息,但如已購買了5年可免去罰款)重新購買新的防通脹儲蓄券。如果屆時股市下挫,也可以將防通脹儲蓄券取出轉投股巿乘低買入。因為好處太多,所以每人每年限買1萬元(電子交易)。
華人同胞對長期投資有興趣者可考慮購買防通脹儲蓄券,尤其對退休可有所規畫,否則悔之晚矣。首先到銀行去開一個專用戶頭,可直接經由Treasury Direct購買。如果每年存1萬元,40年退休後有40萬元本金及所有的通脹和固定利息。再加上隨著通脹而調整的社安金,後半生也可高枕無憂了。
資料來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