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確的「牙齒常識」是蛀牙的起因
「蛀牙或牙周病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會罹患的疾病。」「齒列、咬合的異常(咬合不正)與遺傳無關。」「牙醫所指導的蛀牙預防方法全是胡扯。」如果我對各位這麼說,大家會怎麼想呢?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大吃一驚,但是這些可全都是事實。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注:相當於本國的衛生福利部)六年一度的牙科疾病實態調查2011年版的報告,據說20歲以上、80歲以下的國民,包含完成治療者在內,有多達95%的人有蛀牙。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蛀牙罹患率吧。
不只是蛀牙,30歲以上、80歲以下,有86%的人患有牙周病或缺牙症。咬合不正的發現機率也很高,12歲以上、20歲以下,牙齒叢生(前牙的齒列參差不齊)的人約占44%之多。
結論是,現在是史上牙齒毛病最多的時候。我認為這是相當不正常的現象,而導致這種「異相」的,正是我們深信不疑的「牙齒常識」。
刷牙可以預防蛀牙?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
大家每天都有刷牙吧?
由於牙齒的保健教育推廣有成,加上生活水準提升,幾乎人人都有每天刷牙的習慣。根據前述的牙科疾病實態調查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人會每天刷牙,七成以上則是一天內會刷兩次以上。
儘管刷牙刷得這麼勤快,卻還是有高達95%的人有蛀牙(包含已經完成治療的人)。只要冷靜想想這個事實,自然會對「刷牙有效預防蛀牙」這種說法抱持懷疑吧。
雖然這對每天拚命刷牙的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但事實勝於雄辯,刷牙的確不能預防蛀牙。
說起來,蛀牙的好發部位,也就是容易蛀牙的部分,是在牙齒和牙齒之間(鄰接面),以及臼齒的齒溝(小窩裂溝),而這些部位都是牙刷的毛尖刷不到的地方。此外,通常可以透過刷牙去除牙垢的部位,本來就是不容易蛀牙的部位。這些對牙醫來說都是很基本的常識。
所以說,可以藉由刷牙刷乾淨的地方,通常不容易長蛀牙,而再怎麼刷都刷不乾淨的地方最容易蛀牙,這樣大家應該已經充分了解到,每天刷牙並不能預防蛀牙了吧。
不只如此,令人遺憾的,刷牙與牙周病的預防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對於已經罹患牙周病的人來說,刷牙對牙周病的治療或治療後的保健,確實很重要。
「我很容易蛀牙,所以每次吃完東西都會乖乖地刷牙。」像這樣的人,無可避免的還是會再次發生蛀牙。「刷牙可以預防蛀牙」是大家最常聽到的錯誤「牙齒常識」。
蛀牙的真正原因
說起來,蛀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關於蛀牙的真正原因,大家好像似懂非懂,我用稍微專業的方式來為大家說明。
蛀牙是存在口腔裡的蛀牙菌(致齲菌),利用糖為原料製造出酸,酸再腐蝕牙齒所導致。
致齲菌是口腔裡的常在菌,任何人的嘴裡都有的、非常普通的菌,而且不論是要將致齲菌從口中完全清除,或是預防感染,現階段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簡單來說,蛀牙的原因就是攝取過量的糖,因為醣類過剩所造成的牙齒疾病。
雖然都唸作「ㄊㄤˊ」,卻分成好幾個種類,其中尤以砂糖或玉米糖漿等,有著濃烈甜味的糖類,是引發蛀牙的高危險物質。順便說一下,玉米糖漿指的是葡萄糖果糖液糖或果糖葡萄糖液糖。在美國,因為玉米糖漿是玉米製成的,所以稱為HFCS(High-fructose Corn Syrup,高果糖玉米糖漿)。玉米糖漿常用於果汁、甜點或冰淇淋等製品。本文中也將玉米糖漿包含在內,以「砂糖」為代表來說明。
在預防牙科的教科書中,砂糖並不是唯一引發蛀牙風險的要因,其他還有宿主的要因、病原菌的要因等,各式各樣的因素息息相關。此外,關於砂糖的攝取,會因為吃幾次、吃多少和吃了什麼形式的糖(固形物或液體)的不同,蛀牙發作的風險也會不同。
蛀牙的確是因為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素而發作的疾病。不過,除了普萊斯博士的《營養與身體退化》之外,《砂糖的歷史》《大崩壞》等書中也提到,隨著西印度群島砂糖生產量的增加,歐洲的砂糖利用十分普及,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蛀牙增加了,所以我認為,蛀牙發作率最好單純地與砂糖的攝取量來做比較。總之,蛀牙是吃太多砂糖造成的。
吃糖,會妨礙牙齒自己修好蛀牙
各位可知道,牙齒具有自己修復蛀牙的能力?
這個能力就稱為「牙齒的再鈣化」,是一種即使已經形成蛀牙,若還在初期階段,就能靠自己修復的自然治癒力。
牙齒的再鈣化,是說牙齒的表面遭到酸腐蝕後失去鈣質,而唾液中的鈣離子會再黏著於流失的地方,形成鈣質再結晶化,於是牙齒表面就得到了修復。
牙齒因酸而受到腐蝕(脫鈣),藉由再鈣化來修復牙齒,這樣的過程經常反覆進行。當脫鈣的情況嚴重,藉由再鈣化來修復牙齒的進度趕不上酸蝕的速度時,就會造成蛀牙。而且,脫鈣是因為攝取的砂糖製造出酸所引起的,所以吃太多糖就會形成蛀牙。如果是初期的蛀牙,只要停止攝取砂糖,不製造酸的話,就可以藉由再鈣化而治癒。
一旦牙齒遭到削刮,就沒辦法自癒了。而且,就算是填補過或裝了牙套,這些畢竟都是異物,完全不能與牙齒融合,這顆牙齒很容易就會變成蛀牙。
因此,即使發現蛀牙,如果還在初期階段,就全面停止攝取砂糖,藉由再鈣化促進牙齒的修復,才是最好的方法。反之,若是繼續攝取砂糖,就很難期待牙齒會自然治癒了。
不吃砂糖,蛀牙率就會大大下降!
此外,砂糖不只是蛀牙的原因,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物質,所以,「砂糖的巧妙攝取法」「聰明地攝取砂糖」之類的說法,全都是胡扯。我認為,想預防蛀牙的話,應該一概不要攝取砂糖。
但是,光是告訴各位,不吃砂糖就不會長蛀牙,這樣應該沒辦法讓大家完全停止攝取砂糖吧?!
而且,學識豐富的營養學家還可能會反駁我說:「醣類與蛋白質、脂質並稱三大營養素,是大腦與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是人類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不是嗎?」應該也有人會想說:「只是為了預防蛀牙,就一概不吃甜食,這未免太極端了吧。」
即使會面對各種反駁的意見,我還是要說:「應該完全不要攝取」,全是因為砂糖真的不是個好東西。
砂糖的成癮性很高,據說在美國,砂糖的成癮性幾乎與古柯鹼相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想要停止吃甜食,卻很難戒掉的原因。
「因為刷牙方法不對,所以蛀牙」是黑心牙醫才會說的話
牙醫是如何獲利的呢?越是施行品質低又隨便的治療,需要再治療的頻率越高,就能賺到更多治療費。
那麼,到底牙醫師要怎麼做,才能在施行治療時為下次再治療預留後路呢?我們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吧。
以傳統的做法來說,在治療蛀牙的時候,不將蛀壞的齒質(感染齒質)全部清乾淨,而留下少許蛀壞的部分。留著蛀牙,然後從上面填補蛀洞或套上牙套的話,殘留在填補材料或牙套下的蛀牙會慢慢擴大範圍。因為被掩藏在填補材料或牙套下,惡化的蛀牙很難被發現。當填補材料或牙套剝落,或是牙齒會痛時,才發現蛀牙的範圍已經變很大了。
大家聽到應該都覺得很難相信吧?不過,遺憾的是,我見過不少在其他牙科診所治療過蛀牙,來找我看診的病人,他們前次治療時留下的蛀牙已經擴大範圍了。
特別是填補材料或牙套剝落的病人,其中有九成都是因為蛀牙擴大範圍所導致。如果蛀牙擴大只發生在填補材料或牙套的話,只會有一個原因,就是之前治療時有殘留的蛀牙。
如果之前治療過的部位很快就剝落或感覺很痛,一般人應該會懷疑之前牙醫師的治療有問題吧。不過,很多病人都相信牙醫師沒理由做這種事,而且即使懷疑之前的治療有缺失,牙醫師只要把責任轉嫁到病人身上地說:「因為你刷牙的方法不對(沒有老老實實地刷牙),所以又蛀牙囉。」就可以蒙混過去。
多數牙醫師這種「因為刷牙的方法不對,所以會蛀牙」的說法,不僅沒讓病人了解蛀牙的真正原因,還將治療缺失以很方便的藉口打發病人。牙醫師這麼做,是在確保病人成為他的「老主顧」。因此,這種會告訴病人「因為刷牙的方法不對,所以會蛀牙」的牙醫師,千萬別去找他治療。
同樣的,即使因為牙根治療的缺失,造成牙齒痛或牙齦腫脹,還是一樣有牙醫師會怪罪病人沒有好好刷牙。
而且,即使再度治療就可能完全治好,也有人最後卻以拔牙收場。尤其是那些熱心推薦植牙的牙醫師,因為留著牙齒的話就沒辦法做植牙治療,所以即使有的牙齒可以保留下來,還是會將它拔掉。特別是在東京都內,由於牙醫師過多,任何一家牙科診所都拚命地增加營業額,涉及這類黑心治療的牙醫師自然會接二連三地出現。
刷牙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在前面已經提過,刷牙既不能預防蛀牙,也不能預防牙周病。儘管是事實,但也不是說,刷牙完全不具意義。對於已經罹患牙周病的病人來說,刷牙其實擔負著重要的任務。
關於牙周病的治療,改善全身的免疫力固然重要,但同步改善身體局部的衛生環境,更有助於恢復抵抗力。為了改善局部的衛生,刷牙就有其重大的意義了。罹患牙周病之後,利用刷牙來清除附著在牙周組織的牙垢,可以促進牙周組織恢復健康。
說到改善與牙周病相關的局部衛生的方法,在牙科進行的治療,就是清除牙結石,亦即洗牙。牙結石堅固地附著在牙齒的表面,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只靠刷牙是刷不掉的,必須請牙醫師清理。
最麻煩的是,清除附著在牙齦深處的牙結石(牙齦線下方牙結石)。為了完全去除這類的牙結石,必須以外科手術切開牙肉,讓牙根露出來,再進行洗牙把牙齒表面的結石徹底清除。搭配施行這類外科治療的牙周病治療期間,就必須靠每天刷牙來維持牙周組織的衛生。
像這樣接受牙周病的專業治療,在牙齦恢復健康之後,必須每天持續刷牙。一旦得了牙周病,失去了支撐牙齒的骨頭,或是牙齦萎縮,基本上不可能再回復原狀了。而且牙齦萎縮後,牙齒和牙齦之間縫隙變大的牙周組織,容易黏附牙垢,牙周病因此容易再度復發。所以,必須透過牙刷,並且視情況再搭配牙間刷或牙線等清理輔助品,每天經常保持口中的清潔。
後續的維護,必須定期到牙科檢查牙周病是否再復發。定期的口腔檢診和洗牙等處理,就稱為保健。
知道了牙周病的原因之後,希望大家也要了解牙周病的預防方法。
牙周病是全身與身體局部的免疫力低落所引起的疾病,所以刷牙或定期檢診並不能預防牙周病,重要的是要能理解牙周病發作的根本原因,用心管理以避免發生全身免疫力低落的問題。
改正錯誤的飲食生活,吃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僅可以預防蛀牙和牙周病,還可以維護人體原有的健康。
來源:良醫健康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