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壞習慣 當心會遺傳

時間:01/05/2015 瀏覽: 3213

為人父母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中,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即便你家中的子女正處在「抵抗一切」的叛逆期,你還是能發現他們下意識的學會了你的口頭禪,或是繼承了你的脾氣、審美和愛好。

這也是為什麼做父母的人應該好好檢討自己的理財觀,如果你對錢財疏於管理,十有八九你的孩子也會繼承了這些壞習慣,並終生被其影響。全國信用諮詢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redit Counseling)於2014年進行的理財知識調查訪問了全國範圍內的2016位成人,其中大多數人表示他們的理財知識來自父母。令人不安的是,41%的受訪者給父母的理財能力打分為「C」、「D」甚至不及格。

我們的哪些「負財商」會不知不覺傳遞給孩子呢?美國新聞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為讀者列舉了以下幾類父母中最常見的理財壞習慣作為參考。快來檢驗一下自己,儘早給孩子傳遞理財正能量!

超能力消費

孩子在商店要東要西,理智的家長會先拒絕並耐心解釋;不過對於那些沒有哭鬧,顯得十分「懂事」的孩子,大人往往感到內疚,很多時候最後還是咬咬牙,滿足了孩子的心願。這樣做的家長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傳達出的信息。來自田納西州的投資顧問泰特(Jason Tate)說,「孩子堅持要一樣東西,明知大人很不情願,但最後還是得到了。這樣的行為教會了他們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消費。」

可以當做例外的情形是,家長手頭不寬裕,但還是盡力為孩子添置了學習用品,這樣的行為告訴他們:教育永遠值得投資。

無視折價券

不能說不使用折價券購物就是壞父母,這可能只是個人的消費習慣。但這一習慣很容易「遺傳」給下一代。如果你想教育孩子有創造性的尋找節省的機會,不論是網購還是平時居家買菜,多使用折價券是教孩子節約的入門課。

購物不比價

有些家長購物從不比價,有些即使有比價,也沒有當著孩子的面談起過。專家認為,在購物過程中比價、權衡是讓孩子學會花錢時「三思而後行」的最佳方法,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日後他們經濟獨立時格外重要。

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普萊特(Harlan Platt)建議,「買東西前先請孩子們在家上網幫忙比價,他們對於上網搜索最擅長」。普萊特認為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商量購買某樣物品的預算上限,請他們多參與意見。

衝動式消費

與使用折價券類似,買東西沒有計畫並非一定就是壞家長,但要想想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示範。按照提前寫好的清單購物是否必要?答案因人而異。但2012年由促銷零售代理公司Integer Group和市場調查公司M/A/R/C Research做出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便是使用清單購物的民眾,每十人中還是會有九人買了清單之外的物品。衝動式消費的力量之大可見一斑,因此專家特別強調在孩子面前按照清單消費的意義。

衝動式消費的最大「陷阱」在哪裡?答案是超市、藥妝店和百貨公司結帳櫃檯附近,排隊中的父母常在此處被哼唧不停的小鬼們攻破了「防線」。歐洲流通聯盟零售業研究院(EHI Retail Institute)的研究發現,別小看結帳櫃檯一旁擺放的糖果、薄荷和小吃,這些貨品的平均銷售額佔商家總銷售額的7%,而實際上它們只使用了1%的店面空間。

閉口不談錢

如果你從來不和孩子談到錢的問題,結果是他們會認為錢來的容易、不值得珍惜。來自紐約市的認證費曼(Joey Fehrman)說,「孩子們看不到自己的父母為理財做出的努力,例如制定預算、完成理財目標,或是讀書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也不知道父母是如何努力掌控自己的財富」。泰特認為,「人們對度假計畫的關注多於退休計畫,因此孩子們也有樣學樣,只想著要商店裡的玩具,疏於思考怎樣才能掙到這筆錢」。

來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