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血液檢測 致命菌無所遁形

時間:05/28/2015 瀏覽: 4408

    近年抗生素造成的抗藥性問題嚴重,連總統歐巴馬都在月前登高一呼,推動計畫欲解決此問題。爾灣加大(UCI)幹細胞研究中心、製藥科學系助理教授趙偉安(Weian Zhao)近期研發一項血液檢測工具,可更精確、更有效率偵測血液中含有的致病細菌,提高投藥治療的成效。

    此研究獲得國家衛生總署(NIH)500萬元研究經費,預計五年後推廣到醫院使用。趙偉安表示,只要有所需的試劑,不僅偵測細菌,也可用於偵測癌細胞、肺結核(TB)、愛滋病毒HIV、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應用更可擴展到水質與食物安全檢測,用途廣泛。

    一般認為,治療過程應是確診後對症下藥,在細菌、病毒感染或癌症治療上面,但並非一定如此。趙偉安表示,因時間緊迫,時常都是先用廣泛的治療,看哪一個有效。以細菌感染為例,許多細菌感染疾病惡化快速,但培養細菌確定何種細菌需耗時多日,因此先使用廣泛抗生素治療,「多種藥物一起用,希望某一種會中」。但此方法不甚理想,除藥物副作用,可能殺死人體內的益生菌,更是造成抗藥性的原因之一,龐大醫療支出更不在話下。

    新的血液檢測工具「綜合滴液數位檢測系統」(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Droplet Digital Detection system,簡稱IC-3D),則是將血液樣本分成微小滴液,大小比血球細胞稍大,利用檢驗試劑辨識微小血滴中是否含有細菌,有的則會發光,再利用發光計算有多少細菌在裡頭,「精確程度可數到個位數」。

    趙偉安表示,綜合滴液數位檢測系統可在一小時左右診斷為何種細菌感染。不需再耗時多日做細胞培養,更不必再為了跟時間賽跑而盲目投藥。如此更可降低因大量用藥造成的經費、病人更早痊癒出院,皆降低個人與政府的醫療支出。

    目前有的試劑可偵測許多「超級細菌」,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MRSA)、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簡稱VRE)、製造乙內醯氨脢的大腸桿菌(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抗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簡稱CRE)、與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

    除了細菌,更可用於早期偵測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透過血液傳染的疾病。趙偉安表示,阿茲海默症初期神經衰退時,會釋放特定的化學物質,但濃度較低、偵測不易。但IC-3D系統將血液分為微小滴液,「不再是大海撈針」。另一用處則是檢測血液中的HIV病毒,最實際的用途是檢查民眾捐的血是否受HIV感染,以確保輸給病患的血的安全性。

    趙偉安表示,IC-3D系統除用於檢測,也可用於監控藥物的效果。限制則為檢測試劑,目前雖有許多種試劑測量多種疾病,但沒有試劑就無法檢驗。因此希望與各界研究學者合作,研發可用的試劑,擴大應用範疇。

圖文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