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一些華人圈中的傳統名校更是直接掉到了7-8分。當然也有一些8分的學校,一夜之間變成了10分。
困惑的民眾很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Great Schools的評分標準做了改變。可這一不聲不響的改變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全美公立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幾乎不用交學費。分配的學校由家庭住址決定,原則上是就近入讀;當然,由於學區劃分的問題,實際上你家分到的可能並不是直線距離最近的學校。
想知道自己到底被劃在哪個學區?被指定了哪些學校?登陸greatschools官方網站,或者登陸zillow這樣的賣房網站。
輸入詳細的家庭住址,就能看到assigned schools(建議向具體學區再查詢確認),以及周圍的其他學校列表。
公立中小學不收學費,大部分經費來自當地房產稅,小部分由聯邦政府、州政府、當地政府資助。
也就是說,公立中小學的經費和當地房產稅直接掛鉤:地產稅收入越多,教育經費越充足,學校發展就越好,形成“好學區”;因為學校好,更多人想購買這個學區的房子,推動房價上漲,從而能收到更多房產稅,學校又能獲得更多資金。因此,房價和學區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華人重視學區,往往會選擇這樣的學區房,GreatSchools也正是因為幾乎與所有地產網站合作,讓它的評分在買房擇校上顯得尤為關鍵。
GreatSchools.org是位於加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對學校進行評分。10分是最高分,1分是最低分。長期以來,該評分被用戶作為衡量社區狀況、學校質量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根據GreatSchools.org去年5月發表的一份針對加州學校的研究報告顯示:在舊的評分體系下,只有2%的非裔和6%的西裔學生在評分高的學校裡讀書,但是白人和亞裔學生就讀評分高學校的比例卻高達58%和91%;
有將近75%的非裔和58%的西裔學生在考試成績差的學校裡讀書,但是白人和亞裔學生就讀考試成績差的學校的比例僅僅是5%和3%。
於是在這樣的前提下,GreatSchools就放棄了以前分數當老大的標準,而同時增加了學生的進步,少數族裔的成績和低收入學生的成績。其中傳統考試成績在評分中佔47%,學生的進步佔25%,非裔、西裔等學生和低收入家庭的百分比高達28%。
舉個例子:
一個小學按照舊的評分標準是一個9分的好學校。但是,該學校的一些少數族裔成績低於州的平均水平,因此族裔這項就被評為2分。儘管該學校的考試成績達到9分,但是少數族裔的表現欠佳將該學校的評分拉到6分。前文說的那些10分的學校就是被這麼拉下馬的。
華人家長不滿為娃和房子操碎了心
這樣的評分標準,自然華人家長不樂意。不少人已經表達了因此會給房價帶來的擔憂。
美國的公立中、小學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學校周邊地區的房地產稅。各地稅率不同,大多為1%-3%。一個學區如果房子價格高,房地產稅相應高,通常房地產稅總額的一半以上用於公立中小學的修繕建設、設施設備、聘請教師、開展活動、校車接送等等。
用於學校的錢寬裕,教學質量便會提高,從而吸引更多家長來買學區房,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好學校的學區房,本身就兼具了甄別家長社會地位、財政實力、優質鄰里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美國,一般家庭若收入能夠負擔得起房價的話,都會選擇購買“學區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在美國購置學區房,有的是為子女在美國讀書考慮,有的則純粹出於投資的目的。在購房總成交額方面,中國買家憑藉高達220億美元的支出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最大客戶。
也正因為學區房的投資成本較高,許多家庭會選擇就近租房來替代購買,因而學區房的投資也會使得後續的租賃市場得到保證,這也是很多買家所看重的投資收益點。
無論是從教育收益還是投資收益來講,這些投資者都十分聰明,他們購買的學區房除了尋求優質教育資源、租金收入外,也追求房地產價值的升值趨勢。
美國學區房可分為兩類:
一類學區房是優秀高中所在學區的房子。美國學區房只挑高中,美國對學區房的精准定位也在高中。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階段,孩子的學習任務相對輕鬆,而決定一個孩子未來能讀哪所大學的飛躍性成長學習都集中在高中階段。在美國,每一所房子都有一個附近學區相匹配的學校。
圖片:亞特蘭大都會區的一所優秀高中學校
另外,大學周邊用於出租給大學生的公寓也可說是學區房。由於大學的學生公寓租金較高且數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大部分的美國學生都會選擇到學校周邊租房居住,這類學區房適用於投資和以學養房的人。如果孩子是去美國讀大學,購買這樣一套學區房不僅可以更好地解決孩子本身的住宿問題,其未來的投資收益也非常可觀。
以投資為目的
房子的區域地段首先要選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對房源需求高的地方。風景好,資源稀缺的地方,房子更有升值空間。針對專門投資“學區房”的人來說,不是房子足夠貴才有高回報,主要看性價比。
(出處:http://member.thehouseclub.com/agent/n/showArtDetail.wx?id=6340&langcode=zh-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