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大學充分利用谷歌地圖及全球定位系統,推出虛擬校園參觀(virtual campus tour)與電子版申請手冊,但這些高科技手段仍無法完全替代實地參觀校園,並和學校師生面對面交談。夏季是參觀大學校園的最佳時機,增進對大學了解的同時,又能闔家出遊。
參觀不同校園後,學生可依據學校規模、景觀、教學設備等不同因素進行分類,從中挑出自己偏愛的大學,家長也可獲得第一手資料,判斷未來投資子女教育是否值得。參觀校園時所看所問都要有的放矢,新罕布夏州曼徹斯特德瑞菲爾德高中(The Derryfield School)大學申請顧問主任巴納德(Brennan Barnard)為即將參觀大學校園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以下建議:
一、保持好奇心。參觀校園時最好提早準備與申請科系及校園生活相關的問題,但避免可在學校網站上輕鬆找到答案的問題,如「學校是否有心理學專業」等。學生可詢問大學錄取專員研究機會、職業發展、實習機會、社交生活及校園文化等。
二、深入了解校園生活,包括餐飲。多數招生辦公室為訪客贈送學校餐廳的免費餐券,在學校餐廳享用午餐或晚餐是了解學生文化的好機會,觀察學生餐後是否即刻離開,還是邊吃飯邊看書,亦或是在飯桌旁邊喝咖啡邊與同學探討哲學和人生意義。如果對食物有特別偏好,可籍此機會了解餐廳是否提供有機食品等。
三、重視面談機會(recommended interviews)。如果大學招生網站「推薦」參加面談溝通,學生則「務必」參加,這是了解大學的絕佳途徑,也可向校方解釋難以在申請書上說清的個人資訊。隨著現代社會快速應用程式普及和申請人數增加,面談可更直接地表明學生對理想大學的興趣。
四、與教授對話。如果學生已確定未來的專業,可順便參訪該學院或教授辦公室,了解教授從事的學術研究項目,也可觀察教授是否願意解答學生疑問。
五、與其他教職人員聯絡。參觀校園時還可順便拜訪體育教練和音樂總監,校園參觀前給他們發郵件或打電話預約時間,或至少前往辦公室做簡短的自我介紹,這些關係可能在日後起到重要作用。
六、多找人交談。在常規參觀路徑和了解校方正式介紹之餘,學生最好自行參觀校園,與校內不同的人交談。在學生活動中心或校園餐廳隨意找一些學生詢問他們對學校的看法,這些未經篩選的人往往可真實地反映校園文化。
七、閱讀校園刊物。校報上的文章一般毫無保留地展現學生和學校正面臨的問題。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地區招生總監格林博格(Joe Greenberg)則建議,最好手拿地圖站在校園中心,假裝迷路,以測試校園內的人做何反應。
八、體驗校園留宿。如果時間允許,在大學所在城市度過一晚,以了解校園所在城市為學生提供的生活。
九、列出觀後感。每次校園參觀後花10分鐘時間進行總結,因為在參觀超過三所校園時,記憶將變得模糊,且很難回想起參觀時候喜歡和不喜歡的部分。如果快速列出利弊清單,將在與大學申請顧問交談時明確自己對各大學的偏好。
十、不忘表達謝意。對面談者或引導參觀校園的負責人的感謝必不可少,郵件形式最為適宜,且須保持與招生辦公室交流過程中書寫正式用語,避免使用簡訊語言。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