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些大國不像美國一樣擁有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學?關鍵一點就是缺乏對高等教育的創新管理模式。如哈佛大學的董事會就一直由校友控制。縱觀美大學可以發現,校友在董事會的比例越大,學校排名越高。畢竟,沒有哪個群體能夠像校友那樣關心學校的聲望。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像美國主導全球高等教育那樣主導任何行業。比如,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前20名中有17所是美國大學,其中哈佛大學以絕對優勢雄踞榜首。
對這一現象的一貫解釋——美國的財富、龐大的人口、慷慨的研究資金、大量的私人捐助、及吸引世界各地學者的能力——是不足夠的。若根據這被一般人接受的解釋,像法國、德國這樣的大國,也應該有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學。然而,就算有,這些國家的名字也甚少在榜上出現。事實上,這些國家缺乏拼圖的關鍵一塊:美國對高等教育的創新管理模式。
哈佛大學是於1636年由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當局建立的公立機構。當校友主宰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時,哈佛得到支持和照顧。但是,在19世紀40年代,由愛爾蘭土豆飢荒引起的大量移民,改變了馬薩諸塞州的人口結構,民粹主義者控制了立法機構。
哈佛幾乎立刻受到了口誅筆伐。此後20年,馬薩諸塞州通過拒絕出資和阻撓教授的任命等方式,日益干擾哈佛的運作。
哈佛大學的反應,是要求被交到“真心關心教育的校友手中”。這一激進方案於1865年4月29日勉強獲得馬薩諸塞州法院的批准,這得歸功於大力的遊說,及哈佛校友在內戰中為北方聯邦做出的傑出貢獻所贏得的好感。至此以後,哈佛董事會就一直由校友控制。
受哈佛成功的啟發,其他大學——從耶魯大學和威廉瑪麗學院開始——也採取了類似行動。這個被任期最長的哈佛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形容為“真正美國做法”的方式,不但成為私立大學的標準模式,也為公立院校,還有教會學校所仿效。
如今,在備受關注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20強的美國大學中,有19所是由校友控制的(以董事會人數佔半數或更多為標準)。在前五名的大學中,三所(哈佛、耶魯和哥倫比亞)完全由校友管理,其餘兩所(普林斯頓和斯坦福)校友則掌握90%控制權。平均而言,美國前100名大學(公立與私立)董事會的校友比例為63%。
總體而言,校友在董事會的比例越大,學校排名越高;選讀的學生越多;基金規模也越大。畢竟,沒有哪個群體能夠像校友那樣關心學校的聲望,母校排名的起落也決定了校友社會地位的浮沉。
所有卓越的大學都是非盈利組織,以提供高等教育為創建目的,讓整個社會都受益。但美國大學卻找到了把競爭的好處融入歐洲的非盈利公司(或所謂的慈善組織)概念的方法。缺少利潤並不會削弱校友主導的董事會通過聘任傑出教員、錄取優秀學生、及在體育和藝術方面爭取榮譽等方式,來提高大學聲望的動力。
通過校友把競爭的好處融入非盈利機構,是美國人巧妙做出改變的例子。要與美國大學一爭高下的國家應該借鑒。
(沙倫達拉•拉傑•梅塔:作者是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管理學院訪問教授,杜克大學杜克公司教育中心學術主任。)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