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旗下頻道
招聘求職頻道
租房频道
分類信息
CCYP TV
教育頻道
乐游频道
知識庫
話題新聞
简体
繁体
社交媒體
註冊
登錄
刊登廣告
發佈招聘
洛杉磯
舊金山 SF
紐約 NY
芝加哥 CHI
德州 TX
拉斯維加斯 LV
溫哥華 VAN
多倫多 TO
華人工商網
生活百科
理財
信用卡
正文
點評
微信
微博
中美貿易戰的盲點與焦點:一切剛剛開始
時間:06/07/2018 瀏覽: 3430
徐瑾:審視中美貿易戰,不僅是當下一時一地得失,更是影響我們未來的大事件;除了宏大敘事之外,如何讓普通人能夠參與討論甚至收益於此?
很多時候,危險來臨之時,當事人並不知道,要到時候反省,才能清晰地意識到,當過了某個時刻,危險已經多麽臨近。反過來看,人對幸運也是如此。
當下的中美貿易談判,有可能就是事後來看的“那個時刻”。
羅斯帶來什麽信息量?
短短半月,中美貿易談判時戰時和。在劉鶴領銜的中方談判回國之後,中外媒體都認為中國贏了之時,形勢轉折,5月29日白宮宣布將對500億美元中國高科技商品征收25%關稅。
根據白宮聲明,針對中國有兩大舉措,首先是關稅,其次投資限定。隨後形勢再度轉折,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6月率隊訪問中國,繼續商談。對於正在因為關稅問題惱火的中美貿易談判,意義重大,雙方各自給出了自身聲明。這次會帶來什麽信息量?
會後沒有發布聯合聲明,中國聲明稱,“雙方就落實兩國在華盛頓的共識,在農業、能源等多個領域進行了良好溝通,取得了積極的、具體的進展,相關細節有待雙方最終確認”,並強調這是本方的主動選擇,暗示沒有貿易戰,中國本來就打算“從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增加進口”,因為“這對兩國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處。改革開放和擴大內需是中國的國家戰略,我們的既定節奏不會變。”
更耐人尋味的是聲明的最後一段,“中美之間達成的成果,都應基於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製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中方的最後通牒,或者說對美國最後通牒的回應?至少對國內公眾是如此理解。
與之對應,美國遲了一天的聲明也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低調,描述為政府官員與一個中國代表團就美國與中國之間“磋商紀要”,比較實質性內容就是表示“通過為農業及能源產品供應提供便利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來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而且這將有助於支持美國的增長及就業。” 華爾街日報隨後報道,中國承諾購買7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以及農產品。這一數字與特朗普希望削減的貿易赤字目標基本靠近。
耐人尋味的是,美方公告隻字未提最早將於6月15日將公布的加征關稅產品清單。
如何看雙方的聲明?
曾經網絡有流行外交黑話指南,比如坦率交談表示分歧很大,無法溝通;交換了意見表示會談各說各的;充分交換了意見表示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等等。從這次措辭來看,表示雙方交換了各自意見,溝通了,但是最終決策方向仍舊不明朗。在措辭之外,雙方沒給聯合聲明,一個猜測是談判雙方並沒有得到足夠授權,仍舊需要給更高層匯報。總結雙方各自給出簡單聲明以及沒有聯合聲明這一事實,最大信息表示一切並沒有完,甚至是剛剛開始,對於雙方都是硬仗。
對中國來說,尤其需要對可能衝突的嚴厲性做好充分準備。此前美國突然增加301與關稅提議,中國國內民眾反應相當錯愕。有人指出這是特朗普在羅斯來中國之前的壓力測試,不過從美國國內情況來看,最好不要把貿易要求當作偶然性與個體性要求。
特朗普看似反複,實際上他對中國態度不算最差,在他背後,有更加強大而廣泛的思潮,反映美國對華戰略轉向的根本。隨時記住,美國的最終決策者,除了總統,還有國會。
美國現任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作為鷹派代表,其發言很有代表性。我曾經在公號《徐瑾經濟人》發布他一份證詞,是在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會議所作,其結論是美國國會對中國的樂觀預期沒有兌現,“第一部分,我分析了PNTR(與中國建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我列明了,在這場論爭中,美國的政策製定者和公眾反複被告知,中國入世將為美國帶來顯著的經濟和貿易利益。第二部分,我分析了過去十年的記錄,得出結論:那些承諾大部分沒有兌現。第三部分,我研究了對中國入世的樂觀預期所以失準的原因。我的結論是,有如下幾個根本問題:(1)美國的政策製定者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經濟政治體製與我們的WTO理念之間多麽格格不入;(2)美國的政策製定者嚴重誤判了西方企業將其業務轉向中國並以此服務美國市場的動機;(3)美國政府對中國重商主義的反應十分消極。最後一個部分,我討論了美國官員針對因中國入世引發的問題應當采取的措施”,並認為“美國政策製定者多年來的消極放任態度致使美中貿易赤字日益擴大,以致被普遍視為對我們經濟的重大威脅。未來,美國政策製定者應當更加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並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采取更為積極的方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證詞時間是2010年9月20日,這令人深思,它揭示美國對華政策轉向並不是一時興起,有其曆史思潮。最近萊特希澤與日本和歐盟貿易部長三方會議聯合聲明中,重申對第三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的關切,指向性非常明顯。
貿易戰:政府與個體
貿易戰驟興以來,對中美兩國甚至全球而言,大家突然發現,中美的諸多分歧,已經是房間中的大象,無法回避。未來一段時間的曆史,有可能沿著中美如何衝突、如何消解衝突而展開。如何讓關心這一事件進展的普通公眾爭取理解,非常重要。我創辦的經濟人讀書會6月13日會在北京有一場關於貿易戰的讀書會,會前我希望通過公號《徐瑾經濟人》來了解普通讀者關心的問題,除了宏大敘事,仍舊有不少問題令人深思,比如這樣的問題:貿易戰下,個人應該如何自處?大城市是否是我們的歸宿?怎麽看待中美貿易戰對普通百姓的影響?如何解決?中美對抗下,中國經濟走向如何?中國青年人的就業前景如何?
這恐怕既是政策製定者需要回應的問題,也是普通百姓需要思考的。兩國政府交鋒無疑是最大焦點,但在看不見的角落,貿易戰如何影響血肉之軀的芸芸眾生、他們的喜怒哀苦如何最終影響貿易戰走向,則是中美貿易戰最大的盲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亦為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近期出版《白銀帝國》、《不迷路,不東京》,公號《徐瑾經濟人》。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本頁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Cookies Update 2025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our cookies.
Learn More
.
OK
社交媒體
公眾號
華商諮詢
CCHP
華人圈
地產網
微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上传图片
圖片可以是JPEG或是PNG格式
上傳 | 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