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新生Carrie分享的成功录取秘籍: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分析他人

時間:06/22/2018 瀏覽: 5681

最近经常被问到如何成功被耶鲁录取?说真的,都是玄学。


1999年出生的北京女孩Carrie从准备申请到成功被录取的三年间,有着和申请海外学校的学生们共同的经历。不同的是,她在早申阶段“一击即中”,真的拿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年,耶鲁从中国大陆招收的人数在近年来12至15人的比重上小幅提升。


Carrie从初三开始有了出国上大学的想法,我就喜欢翻一翻各个大学的网站。耶鲁大学官网的配色和排版设计给了我一种自然的舒适感。招生部分真诚、实用的各种小贴士也让我对耶鲁有了最初的好感:这个学校好像又高级又有点可爱。


两年后的暑假,校园参观并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触动:耶鲁校园环境依旧优美,历史如此厚重,学生非常友好,与之前的认识并无两样。但Information session前给每个人发的宣传册背面印的周边美食推荐—各种披萨店、甜品站、咖啡馆—还是成功圈粉了一个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的吃货少女。


到了要开始准备申请文书时,需要更加细致地浏览各个大学的网站以增进对每所学校的了解。兜兜转转,还是耶鲁官网给我的感觉最舒服,“用户体验”最好。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学术实力,却不很有距离感;每一次都能有新发现,且不会让人迷失其中。


选择早申学校的时候,耶鲁对于喜欢人文的我,好像已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既然有这么一次机会,索性一试。


从高一5月的AP心理学到高三10月的SAT文学、西班牙语,以及托福、SAT、AP,准备申请所需的考试是一场“持久战”。有时也免不了挑灯夜战刷题看书;所幸都只用一次就取得了满意的分数。


绝大多数的申请者,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无法确切地说出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是无数个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不断删删改改的过程中某一个瞬间?亦或是自己将十七八年来的经历所汇聚成的一切?我们大概永远无法知晓,也无法判断。


这段时间的价值不仅是最终申请上某一所大学,而是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想知道什么,更注意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就像是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


申请季那几个月时间里的深度自我审视、自我剖析,独自面对真实的自己,是一个很独特的成长过程。坚持阅读、学习,时常跑出去听听讲座、看看演出,参加些有趣的活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


12月15号早上6点,我们一家三口辗转反侧后,熟练地登进申请者网页,一下就看到“你的申请状态有更新”这样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点击后首先弹出一个空白的小窗口;疑惑中隐约看到悬浮的窗口后面露出的“Wel…”,一下惊呼出:“哇!录了!”


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后来才知道那个空白窗口是个给新生的小视频,因为没开VPN播放不出来。一家人一起激动了一会儿后,分别拿起手机,告知家人、老师、朋友、学长学姐…然后一起去吃了顿早餐,还碰见了同样刚刚被耶鲁录取的同学。


我能给大家最明确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分析他人,甚至模仿他人上,也不要让他人的优秀成为自己焦虑的来源。相信每个人都听过很多遍类似这样的话:“想打动招生官,必须要有特点。”什么是特点?我觉得其实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愿意付出宝贵的青春去做的事情。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在准备辩论手卡时,边写论据边有小鹿乱撞的感觉;会在和支教了三年的夏令营告别时,边唱歌边流泪;会在从爱丁堡飞回北京的飞机上一直回味舞蹈团的温暖并最终写进主文书里;会在早申截止的10天前和朋友一起演剧,然后激动地打电话讨论到凌晨2点。无论这些事情对最终的申请是否有用,都是我这两年多来最珍贵的记忆。


至于耶鲁的生活到底会不会满足我的想象,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我现在还是和往常一样,继续着溜达闲扯,看书哼歌、吃喝玩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运动,当然还有永不停息地在“该干正事”的时候翻官网;而现在唯一变化的,是在一页页永远也翻不完的课程大纲中,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四年。


本文来自耶鲁北京中心,转载请注明出处,SAT君诚意推荐。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