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龙应台与母亲、儿子的系列纪录片中,借助女儿的视角,龙应台跨代凝视了上一代的生命往事,也顺应母亲的视角,尽力理解尊重下一代的生活现实。
在亲子关系里,龙应台有着东方传统母亲角色的苦恼,尤其在面对儿子的女朋友时,她似乎也要变成一个不讲理又神经质的“恶婆婆”了。
龙应台在不断自省中调整着自己的位置与心态。六十六岁的她,依然在努力去学习做一个注定被抛弃、被遗忘的后盾,而不是横亘在儿子人生中“以爱为名”的绊脚石。
知名作家龙应台系列纪录片 第二集 《女朋友》完整版
很难想象龙应台会将儿子的女朋友称为“小三”。
龙应台没有想到,自己身上会出现这种两面性——
“我自认是个讲究事理逻辑、主张开放宽容的自由主义信仰者,可是,当儿子真的有了一个‘看起来非常认真’的女朋友时,我发现自己只有一个感觉:和儿子之间,有了‘小三’。我一瞬间退到了原始部落的母兽起点。”
她开始明白中国古典小说之中的婆媳之争,她苦恼于一手养大的儿子要和另外一个女人紧密相连。她还要面对儿子在母亲与女朋友之间的倾斜。
有一次,龙应台去欧洲出差,约同在欧洲的儿子飞力普见面。飞力普在电话里坚持要带女朋友一同过去。母子僵持到最后,儿子说,“妈,我知道这对你很不容易,但是你必须学习接受。要不就是我和她一起来,要不就是我也不来了。你决定。”
在新书《天长地久》里回忆起这件事时,龙应台提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伤心,也提到了挂完电话后,内心对儿子的敬佩:“是的,孩子,如果伦理变成压迫,亲情变成绑架,你就应该是那个站起来大声说‘不’的人。”
这一瞬间,龙应台将自己从“原始部落的母兽起点”抽身,又回到了那个理智而思辨的观察者。
“儿子说,我没有那么自由派”
对于母亲这个角色,龙应台一直在努力。
早期的《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书里,都能看到她对于与孩子通过平等沟通来抵达彼此的渴望。作为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和台湾“文化部长”的经历,让她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也时刻保持着局外人的观察和局内人的自省。
直到有一天,飞力普对她说——“你其实没你以为的那么自由派”。
听到儿子这样的评价,龙应台不甘心地开启了与儿子的“日常辩论”。她举例说飞力普十四岁时去参加彻夜不归的派对前,问过儿子是否会用保险套。这件事情让龙应台觉得自己是个开放明理的母亲。
可飞力普笑着说,“只觉得你落后、好笑,我们谁不懂得用啊?学校早就教过的,我们十四岁比你还懂。”
龙应台像一拳打在了空气上。
如今,龙应台依然在不断说服自己跨越与儿子之间文化、年龄的差异。15年前,她和两个儿子约定了一个家庭传统——每年一起旅行一次。纪录片《女朋友》的一次视频通话里,龙应台对飞力普说,60来岁的母亲和近30岁的儿子一同旅行,在她的台湾朋友里好像并不多见。她似乎想要强调自己和儿子良好的母子关系。
视频里,飞力普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说自己很多朋友都会和父母一起旅行。
龙应台又碰壁了。就像十四岁的飞力普要去派对前的那次对话,她以为自己能成为开放明理的、特别的母亲,儿子的反应却是这样的没所谓。
她再次向飞力普发问,“我是不是你的朋友?”
飞力普依然没有正面回答,他说,“You are my Mom.”
龙应台不依不饶,“所以呢?”
飞力普说,“That's different. A different kind of friend.”
她教会儿子如何说“不”
当然,龙应台给了安德烈和飞力普很多终身受益的影响。
《女朋友》的最后,收录了文章《那你六十分》,这是今年新书出版之前龙应台和两个儿子的对话。
龙应台问两个儿子,“有什么观念或者价值,你们觉得可能来自妈妈?”安德烈和飞力普给出的答案中,有“自由主义”,有“独立思考”(文章里飞力普补充说:不要不经思索就自动接收任何一种观念或说法),还有“慈悲心”,成为“女权主义者”,拥有了“终生看书”的习惯。
这些答案里夹杂着不少宏大词汇,但龙应台并不是用她的文字、她的书抑或她某种具有宏大意义的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她依然是从母亲的角度,从生活之中最平凡的琐事,从与孩子积极的沟通与辩论里,去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飞力普记得,小时候龙应台分析他的作业布置得并不合理,这件事让飞力普明白不是老师教的就一定是对的。安德烈记得,龙应台曾给他们兄弟俩讲《西游记》,完完整整地讲完了一百章。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由主义”“独立思考”等观念的影响,飞力普才会在面对母亲和女友之间天然的矛盾关系时,敢于站出来对母亲说“不”,也正是因为龙应台本身秉持的这些观念和价值,才会在面对儿子的反抗时,一边伤心,一边接受。
将亲爱的人放置在权力结构中,会损失很大
可是关于儿子“女朋友”的问题,龙应台像每一个儿子的母亲那样纠结了很久。
飞力普曾嗔怪母亲对女朋友的态度,“你很嫉妒。一开始,你开玩笑,跟我说,你想毒死她。我想这是开玩笑吧。可是,这个笑话,你讲了五年!”
而龙应台在写给母亲应美君的信中,说起儿子的女朋友,也无奈地缴械投降,“美君,我真的被打败了。”
她甚至像那些慌乱敏感的母亲一样,握着母亲应美君的手想,如果应美君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自己的婆婆,她还会在这个时候回到屏东,照顾年迈失智的应美君吗?
“大概不会。”龙应台冷静地给自己的假设问题以否定的回答。
“所以,就认了吧。‘小三’不会对你像女儿般亲,可是,她会爱你所爱的人,给你所爱的人带来幸福。”龙应台这样说服了自己。
《女朋友》里,有很多龙应台作为母亲、作为女儿的挣扎。她将自己的弱点和不完美暴露出来——她努力地在母子之间弥补她与母亲应美君没有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可是,她又不得不面对自己与生俱来的对儿子那种母亲的占有欲的爱和束缚。
龙应台在挣扎。她甚至为此还写上对于“小三”“绝对不要做”的十件事情,来提醒自己不要搞砸与儿子、与儿子女朋友的关系。那“绝对不要做”的十件事情中,有换位思考,有自我暗示,还有龙应台作为母亲的小心翼翼。
很多东方家庭里的家长,都会有龙应台类似的感受。随着80后、90后的自觉,这一代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可相反的是,在中国,挣扎的是年轻的“安德烈”和“飞力普”,而很多父母没有挣扎,他们只是想尽办法坚持自己的意志,用“不孝”来定义来自孩子的反抗。
龙应台的“平等意识”和她想与孩子成为“朋友”的渴望,帮助她在母子关系之中自省。“如果将自己最亲爱的人放置在一个权力结构中,会损失很大。”
龙应台所说的这种“损失”,是家长对子女那种一以贯之的“为了你好”所带来的伤害,是“叛逆”的子女不得不背负的一种没来由的愧疚。这是一种两败俱伤。
对所有亲密的关系,都需要努力
在龙应台心里,母亲美君也不曾在她“女朋友”的名单之中,“只是我的母亲而已”。
“我没有当到我爸妈的朋友,我的觉悟太晚,二十三岁之后就没有跟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屋顶生活过。我们通常都会讲说,夫妻之间是要努力的。但是,老天啊,不是只有夫妻之间,对于你所有的亲爱的人、亲密的关系,你对你的父母、你跟你的子女,其实都是需要努力的。”
年轻时,龙应台没有能够,甚至没有尝试与父母成为朋友。因此,成为母亲的她也更在乎自己能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尽管飞力普最开始还是强调“你是我妈妈”,尽管他只给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六十分,但是在龙应台与两个儿子的互动里,我们看到了双方的努力。
毕竟,当儿女,当父母,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在这些角色里,要有大步向前、不曾回头的勇气,也要有最温柔最克制、不再追上去的目送。
来源:文学城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