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半年学校便要求退学,我送儿子出国读高中错了么?

時間:07/27/2018 瀏覽: 5464

正在会议室里跟客户谈笑风生的李娜,怎么也想不到,下一秒来自大洋彼岸的一通电话会瞬间改变她的命运。李娜是一家有100多名员工的化妆品公司老板,老公则是一所大学的物理教授,跟很多上中产家庭一样,送孩子出国留学成了标配,他们的儿子丁一一目前就在温哥华的一所高中读书。这通让女强人李娜慌了手脚的电话正是与儿子有关:丁一一在学校把同学打伤了,视频流传开来,被学校认定为校园霸凌,学校说要开除他。

(电视剧《陪读妈妈》-设计对白)

 

无奈之下,李娜选择乘坐当天的航班直接飞往温哥华,试图帮助儿子渡过难关。她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获得被打伤学生罗盼及其家庭的谅解。于是,李娜落地温哥华不久立刻登门拜访了同样是紧急从国内赶来的罗盼妈妈。在诚心诚意的道歉之后,李娜在罗盼妈妈的暗示之下,干脆利落地掏出2万加币现金,希望事情能够就此了结。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是,也不是。

 

20153月,轰动全美乃至全球整个华人圈的加州小留学生霸凌案与前面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低龄留学父母不在身边的高中生,都有施暴一方父母企图贿赂受害人。不同的是,前面的故事来自于当下热播电视剧《陪读妈妈》,最终以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告终,李娜最终选择到加拿大陪孩子读书;而后面的真实案例中结局则没有那么好。




低龄留学比例激增,收益与风险并存


根据某留学机构与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2018年度留学白皮书》显示(1),如今中国留学呈现低龄化和平民化的趋势。


留学低龄化。跟之前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占主体的情况不同,现在低龄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在高中生这一年龄段增速最为显著。据该报告基于200万份数据样本的不完全统计,留学生学历里高中占了23.12%,与本科生的36.25%和研究生的36.41%几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留学平民化。以往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留学生家庭,如今也出现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趋势,像是成都、南京、武汉、杭州、西安、长沙、郑州等城市都逐渐成为留学生源重地。除了地域之外,家庭收入也逐渐显示出平民化倾向:50万以内的家庭占65%50-100万是21.5%100万以上的不过13.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币购买力的上升,中产阶层渐渐成为留学的主力军。

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留学这条路,年龄却越来越小,《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2)也佐证了这一现象:根据上海的一家研究公司在2016年开展的一项调查,83%的中国有钱人打算把子女送到国外的学校,而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也从2014年的18岁下降到2016年的16岁。


如此多的家庭选择低龄留学,是因为比起本科或研究生出国,高中出国确实拥有很多难以取代的优势。


语言。高中出国的孩子无论在英语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上都会更接近母语者(native speaker),再加上因为有与同学和老师频繁交流的机会,他们在沟通上也会表现得更加自如流畅,语言的应用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逐渐增强的。如此一来,小留学生们在升入大学之后,就不会因为语言问题在生活和学业上出现过多障碍。


文化。其实,一些本科才出国留学的中国孩子英语并不差,托福110+的大有人在,但他们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比如,美国学生会更强势更主动,而中国学生则稍显内敛和被动,不容易争取到校内外的各种机会。而小留学生会比本科或研究生出国的中国学生更容易融入美国文化,如果之后打算留在美国,在职场上也能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独立。离开父母亲朋远赴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却再也没人能在身边嘘寒问暖,更不会再有那些事无巨细的照料。小留学生们需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平衡校内校外的活动,处理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得不被迫学会独立。尽管其中几多苦楚,但每一次踏出舒适区的阵痛都意味着成长。


升学。这一点估计是低龄留学最明显的优势了,本土校园的学习经历使小留学生们的成绩单更有可信度,来自老师或校长的推荐信也更具说服力。此外,学校的升学顾问也让小留学生的升学通道更为通畅。这些升学顾问大多拥有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有些本身就曾经是大学招生官,他们不仅对大学录取的规则深谙于心,还拥有更可靠的信息渠道。


当然,由于高中出国的孩子正处于自控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青春期,他们对人性和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入,心理不太成熟,应对挫折的能力也不够,低龄留学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有的孩子由于一开始的语言障碍,很难在学校里交到朋友,这就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挫败感,因而难免出现类似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案例:在缺乏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小留学生状况频发。


然而,与庞大的留学生基数比较起来,实际上大多数小留学生的经历还是非常励志的。前面提到的《2017-2018年度留学白皮书》中就有数据印证了这样的说法: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孩子出国变得更优秀的占98.42%,比如变得独立坚强,开朗自信,善于交际,更爱学习和研究,更爱运动。





不同阶层的考量,镀金、升学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同阶层送孩子出国留学都有各自的考量,这在另外一部热播电视剧《小别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富人阶层的小宇爸爸眼中,学渣小宇出国留学只为镀层金,回来后子承父业,才好名正言顺地管辖公司里一众名牌大学毕业生。

父母是医生和外企高管组合的朵朵,身上背负着来自中产阶层家庭的期待,可惜朵朵成绩中游,极有可能上不了好高中进而考不上好大学,出国让她有更好的升学前景。


出身工薪阶层的琴琴是即便不出国也能上211985的学霸,但更好的教育资源意味着更多改变命运和跃升阶层的机会,而这也是琴琴妈妈自己人生的执念。

尽管不同阶层对低龄留学的考量不同,但他们折射出来一个共同的根源问题:升学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白热化。


根据中国

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的数据显示(3),全国范围内普通高中升学率仅为56.37%,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多一点儿的初中生有机会读一所普通的高中,再到考上一所普通的一类本科,即便是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也不足五分之一。

(《小别离》中朵朵妈妈的经典台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国内的中产阶层家庭开始看到了在挤破头的“小升初、初升高”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出国留学。在这些中产家庭看来,即便孩子没有能力去拼藤校一类的世界顶级名校,进入一所排名前100的美国大学也是比国内读普通一本要强得多的结果,毕竟根据US News的世界大学排名(4),进入前200名的中国内地大学仅有清华大学(64位)、北京大学(65位)、复旦大学(148位)、上海交通大学(156位)、浙江大学(159位)和南京大学(190位)六所,而与南京大学并列排在190名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在美国本土仅仅是第81名,录取率为58%,是理工科基础扎实的小留学生们不难达到的目标,而在国内他们中极少数人能够考入南京大学。


两年前,《小别离》引发舆论关注,我们开始探讨低龄留学在不同阶层中的考量,去审视这种需求中家长和孩子的迷茫、纠结和不得已。


现在热播的《陪读妈妈》却彻底抛开是否要送孩子出国留学不谈,直接跳跃到如何应对已经出国的孩子所面临的各种成长问题。


电视剧折射出的恰恰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如今很多家庭已经不再纠结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或者到底什么年龄出国留学,而似乎已经将高中留学作为默认的最优选择。此刻,作为家长,我们要做以及能做的是客观评估孩子的心理成熟水平和独立能力,然后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平稳度过海外的高中生活,直达理想的彼岸。


关于如何帮助子女做好出国留学前的各项准备,以及更多有关子女的资讯,请关注公众号:香港宏利Manulife分享更多信息。本文章由香港宏利赞助撰写。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