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白人社区的高中,午餐时间。一位非裔孩子拿出自带的盒饭,他一脸不好意思地打开饭盒盖,显得有些尴尬地向周围的同学们解释:“是看着有些怪怪的,某种亚洲食物……”难道饭盒里装着很奇怪的“亚洲食物”?
一位新新移民的孩子,高中生小S描述了这一学生们的午餐细节,而那个饭盒里装的“某种亚洲食物”就是普通的番茄炒蛋。
她说,“那时候我刚刚移民来洛杉矶,住在圣伯纳迪诺的山区,全校只有两三个中国学生,亚裔学生都非常少,几乎全部是浅色头发的白人孩子。那位非裔同学妈妈是中国人,他时不时带些很中国的午餐,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他都显得有些小尴尬。初来乍到,我不想引‘围观’,从来不让妈妈给我做午餐。不过,可能我比较活跃,后来交了很多好朋友,他们告诉我曾经有两个华人学生,她们不和其他同学玩,只她们两个自己聊天自己玩。而这里的同学也是对周围的世界似乎很少在意,对中国的了解几乎为‘零’,经常很好奇地问我关于中国的很滑稽的问题,诸如,‘你们中国人都会功夫吗?像‘功夫熊猫’那样的?有时,关系不错的好朋友还把眼睛眯起来,说‘亚洲眼睛(Asian Eyes)’,也许某些情况下,是个‘歧视’信息,但我们纯粹是闹着玩,没有任何恶意,只是知道彼此特征不同,闹着玩。有时我也会努力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回他一个‘白’眼睛。”
一年以后,这位刚刚适应校园生活的新新移民的孩子,又转学去到洛杉矶一所排名很靠前的高中,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同学们中,流行一个亚裔学校(Asian School)和白人学校的“概念”,这其中的文化差异真不小。
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典型的文化差异,小S第一次听说是一个白人同学聊起话题,她之前在一所白人学校。“我在之前的学校遭到同学们霸凌(Bullying),因为我喜欢韩国流行音乐K-PoP。后来转学来到这所亚裔学校(Asian School)了,非常开心,感觉亚裔学校更能接受多元文化。”小S补充说,“午餐也发生了变化,各种各样的食物都有,既有亚洲的寿司、面条,也有墨西哥的Taco、Britos,当然更加不缺汉堡,你吃什么也没有人觉得你奇怪,根本不会出现为食物而尴尬的事儿。不过饮食方面,我觉得还是我们华人最开放(Open)。不少白人、非华裔同学的饮食挺单一,还有各种各样的‘过敏症’,这不吃那不吃。”
亚裔学校和白人学校除了对文化的接受度不同,在校园氛围、学习等方面差异尤其大。亚裔学校被学生们描述为“乖”、“安静”、“重视学习,成绩好”、“体育、身高‘堪忧’”。“在山上时,同学们上课真‘自由’,老师还在讲课,一会儿去削铅笔,一会儿去扔垃圾。最受不了常闻到大麻味儿。”
小S说,之前刚来,不知道大麻是啥,经常会闻见“臭臭的”味道,后来也知道了,如果看见那些眼睛红红的,或者嘻嘻傻笑的同学,肯定是躲在洗手间偷偷吸了大麻,“亚裔学校这种情况少很多。而且同学们都很听话,即使老师不在教室,也没人敢出去,刚转学时,我还不习惯了。”
小S说自习时,她发现没一个同学走出教室或走动觉得奇怪,就问一个白人同学“啥情况”,白人同学小声回答说,“老师没说可以出去,你最好别出去。”
亚裔学校拘谨的特色始终让白人孩子有点“难受”,有白人同学说,同学都“太乖”了,而她从小学起就一直和亚裔孩子一起读书,“他们很爱学习,很安静,尤其是学习好的更加不怎么爱说话,不活跃,成绩那么好,上课却很少发言,沉闷。父母已经同意转学了,我想尝试别的学校,什么都好,就别再是亚裔学校了。”
来源:侨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