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妈妈:“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我们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出国留学?

時間:08/03/2018 瀏覽: 5047

昨天,一条“小学6年,全班只有儿子一人没出过国”的微博引发了热议,还上了热搜。





据报道,孙女士的儿子在杭州某小学读六年级,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出国游学,费用高昂。孙女士家经济条件一般,本不想让儿子参加,但得知全班只有儿子一人从来没有出过国之后,她犹豫了。一方面家里经济压力大,可另一方面想到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有出国的机会,唯独自己的儿子没有,又很过意不去。


事实上,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要有一点点经济实力的,都会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送出国游学或是留学,仿佛出过国的经历就是在孩子的身上镀了一层金一般。甚至还有收入平平的工薪家庭砸锅卖铁地送孩子到美国读大学,咬着牙硬着头皮地为孩子砸着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只盼着孩子学成归来后有一个“海归”的身份。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出国,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纠结要不要也把孩子送出国。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有不少后悔的,没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也有不少遗憾的。




美国也许是一座围城,出国的经历也许会给孩子带来荣耀和光彩,但也必定会有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到美国?在送孩子出国之前,有几个问题得考虑清楚。


你们了解美国的教育吗?



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还是到美国读书显然是一个需要周全考虑的抉择,也各有各的好坏。但在一个家庭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前,是否曾扪心自问过,你们了解美国吗?你们知道把孩子送到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吗?你们知道孩子在美国接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吗?


前几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钢写了一篇文章,谈论他将他9岁的儿子送进美国小学读书的经历。他是这么形容自己的感觉的:“感觉挨了一闷棍。”


“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彩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 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高钢在文章里写道。



他同样抱怨儿子学校的作业以及论文题目,比如《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德国纳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头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按照高钢的话说:这哪是小学生的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院的前期训练!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高钢发现了儿子的改变。他发现儿子每一次都会为写好一篇论文而专心致志地查阅许多资料;儿子会兴致勃勃地去探索以及独立思考每一个问题,也会充满好奇地与家人探讨极其富有内涵的概念,还会自信满满地分享自己得出的结论或者结果。


现在,高钢已经能平心静气地思考出美国教育的逻辑与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美国的教育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如果你想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那么你首先得问问自己,他们的这种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不论对错好坏,重点是你认同吗?



孩子的家庭是否负担得起?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把孩子送出国念书并不是一笔小钱。如果孩子是去美国读大学,那么作为留学生,一年光学费就得5万美金左右,相当于三四十万人民币。随便Google了一下南加州大学一年的学费:$52,283。





既然把孩子送出国,那么父母总不希望孩子在国外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吧?那么孩子得需要生活费吧,得租房,得买车,得给车加油,得交保险,得交手机费,偶尔还得买买衣服,和朋友吃个大餐旅个游吧?这么多加起来一个月保守估计4000美金少不了。这不,一年又是5万美金出去了。当然如果孩子暑假回国的话,可能会相对少一点。


孩子如果懂事点知道省吃俭用打打工帮家里分担一些还好,如果孩子没这概念,出国后大手大脚,那你们的家庭做好一年要花六七十万人民币在孩子身上的准备了吗?



提一句,如果孩子是在国内读大学,那一个月4000人民币的生活费已经可以过得比较潇洒了。


如果家庭有这个经济能力,那当然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没有,也没什么,不出国并不代表孩子这一辈子注定不如别人。重要的是要明白,凡事量力而行。


不过如果你们家孩子是个大学霸,出国后可以年年拿奖学金,那当然另当别论啦。



什么样的孩子不适合出国?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谁是天生适合出国,谁是天生不适合出国的。更重要的是分清楚,孩子到了哪一个阶段可以考虑出国,这很大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年龄,以及孩子想要过的生活。


如果在孩子很小(不到15岁)的时候父母就打算把他送出国,那么父母就得做好孩子会被“西化”的准备。不同的环境确实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被西方文化所影响,许多中国人所注重的文化观念会被孩子慢慢淡忘。有的时候在国外待久了的孩子甚至会在观念上与父母发生冲突,导致许多家长会有一种“早知道你会变成这样当初就不让你出国了”的感想。如果是18岁之后出国留学,那么这方面的问题会少很多。



如果孩子是一个“妈宝娃”,或者有“公主病/王子病”,那么也得仔细考虑是否适合出国。因为一个时时刻刻都习惯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娇生惯养的孩子,突然把他扔到美国让他开始独立生活,他可能会非常不适应。留学生活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光鲜亮丽,更多的是一个人扛起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妈宝娃与公主病的孩子其实根本还没有长大,想要出国的他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低估了留学生活的艰辛。他们只看到诗与远方,没有看到美好背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为什么?因为他们没苦过。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坑有多深。所以,把这样的孩子直接从父母身边抛到遥远的美国,就好比把襁褓中的婴儿丢到游泳池让他自学游泳一样冒险。



懒癌晚期,拖延症,以及不够自律的孩子也要考虑是否适合出国。成人都有惰性,更别提孩子了。许多孩子读完国内的高中之后到美国上大学,那简直是像鸟被从笼子里放出来了一样。一到美国,看啥啥新鲜,一玩就把正事彻底给忘了。美国的大学管得又松,孩子逃个课什么的根本没人管,想要在这样松懈的学习环境里依然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个原本比较自律的孩子来说都不简单,更别说不够自律的孩子了。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孩子是不是一个“孤独患者”?留学生活,孤独是日常。在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的节日里,孩子也许只能自己一口披萨就着一口老干妈独自度过。忍耐寂寞与孤单是出国的必修课,留学的日常有时候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可别不当一回事儿,拉扯着拉扯着,孩子心理就扯出毛病了。





除此之外,你们是否了解孩子他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是否有出国的意愿?孩子是渴望展翅高飞,还是渴望留在父母的怀抱?这很重要。如果孩子内心其实是抗拒出国的,那强迫把孩子送走无疑是不明智的。如果孩子极度厌倦国内按部就班的生活,想出去看看世界,那如果一切条件允许的话为什么不呢?无论如何,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他们也有权为自己做决定。




结尾


所以,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美国读书,对每个家庭而言答案都是不同的。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也问一问孩子:你们是否了解美国以及美国的教育?你们的经济水平是否可以负担得起出国的费用?孩子现阶段的状态是否适合出国?孩子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出国留学不是一个小决定,所以在抉择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因为人这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选择都是大于努力的。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