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4/17/2019 00:00
瀏覽: 3147
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期限與步驟:5至30年?法國漫長修復總動員
「我們要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人辦得到!」遭遇大火破壞的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在延燒14小時後,終於在16日上午全部撲滅。目前全毀部分包括尖塔、三分之二的屋頂;主建築結構、祭壇、中世紀「玫瑰窗」與守護巴黎的「神聖風向雞」則奇蹟似地自災難倖存。目前法國全國上下已著手「重建投入」,商界的修復捐款更在24小時內超過8億歐元;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於周二晚間向全國發表重建演說,聲稱政府將全力動員、搶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但此一主張,卻與法國修復界的呼籲完全相反,而究竟聖母院該怎麼修?從哪裡修?修多久?誰來修?也都充滿諸多複雜的深刻辯論。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通報於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6點50左右。當時的聖母院,正逢修繕保存工程的第一階段,不明原因的火勢卻突然從屋頂工地竄發;由於聖母院屋頂的主要建材,大多是從中世紀留下來的百年橡木,強風助勢也讓火勢高速蔓延,並在燒垮建築中心「尖塔」後,朝東邊正門的南北鐘塔竄燒。
巴黎消防局表示,儘管大火傳出後,當局即刻派出400多名消防部隊前往灌救,但由於強風、以及擔心建築物承受不住高壓水力的關係,消防水柱難以深入屋頂火源——法國《世界報》報導,根據法國消防局的古蹟救火準則:對歷史建築的打火行動要「由內而外」,以免危及建築結構對歷史與救災人員造成危險;但當時的大火很快就讓屋頂崩塌,現場超過800度的高溫也讓打火弟兄難以挺進火場。
不過幸好在穩住腳跟後,巴黎消防隊仍「強行」登上南北鐘塔,並在千鈞一髮之際從鐘塔高處控制住惡火;根據法國內政部的稱讚說法:「如果不是消防弟兄賭命打火,巴黎聖母院離『完全燒垮』大概也只剩15-30分鐘的時間。」
火勢約在15日深夜11點左右得到控制,並於16日上午9點前後「全面撲滅」。目前,因大火確認全毀的建築項目,包括三分之二的屋頂與尖塔;南北鐘塔與被屋頂崩塌殘骸埋住的正殿大廳部分損毀,但主建築結構「暫時安全」(仍不確定是否足夠堅實?是否適合災後調查進駐?);北側大門著名的「聖母院玫瑰窗」、正殿的十字架祭壇...與緊急搶救出火場的信仰聖物「耶穌荊冠」則奇蹟似地全然無損。
「不可思議!聖母院神雞竟然沒事!」除了主建築、耶穌荊冠與玫瑰窗的保存之外,在火勢撲滅後,消防弟兄與趕到現場的法國建築公會的總幹事,也驚喜地找到了原本位於聖母院之巔、尖塔之頂的「神聖風向雞」。
根據聖母院的傳說,這隻立於聖母院最高點的「青銅公雞」,內部藏有多種聖物,包括:「耶穌荊冠碎片」,以及法蘭西天主教的兩位聖人——聖德尼(Saint-Denis,3世紀的巴黎大主教,被羅馬皇帝迫害後斬首)與聖女熱納維耶芙(Sainte Geneviève,5世紀教徒,傳說阻止了匈人皇帝阿提拉圍攻巴黎,並促成法蘭克王國皈依天主)——的聖骨灰。因此歷史上,這隻青銅公雞也被視為「巴黎市民的守護象徵」。
這隻風向雞原本立在尖塔頂端,但在15日大火中卻隨尖塔的燒蝕崩塌,而於驚駭地市民眼前消失。一開始,眾人原以為「青銅雞」大概已被高溫熔解、或者被摔爛壓碎;但沒想到在清點火場之後,神雞除了些微變形之外,基本上竟是「毫髮無傷」。
儘管「神聖公雞」的守護傳說,在當今社會大多被視為迷信閒聊。但在公雞鎮守高點的800年裡,聖母院確實不曾遭遇嚴重災難。在15日大火之前,巴黎聖母院僅曾於1752年因雷擊失火,之後也曾在1871年3月被起事的「巴黎公社」圍攻,但兩次祝融都很快撲滅——因此周一的大火,也成為了巴黎聖母院史上所遭遇的最慘災害。
在大火熄滅後,法國上下也即刻進入「重建狀態」。除了負責歷史資產維護資金的「文化遺產基金會」(Fondation du patrimoine)馬上開通了線上捐款;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也宣布巴黎市府將就聖母院的修復重建,召開「國際募款與專家會議」;同時,在失火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視察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亦於16日晚間8點,向全法國發表直播演說。
「巴黎聖母院必將重建...法國人就是天生的工匠民族,我們將會把它打造得比過去更加美麗——而且,我要求重建工程,必須在5年內完工!」在電視直撥中,馬克宏無比堅決地向全國宣示:「我們絕對辦得到,我們必將全力動員、傾盡全力辦到。」
「法國、法國人,以及國際社會上所有熱愛法國文化、熱愛巴黎的外國朋友們,我只要告訴你:我明白你的悲慟,但我也分享你的希望...我們必須動手幹活,我們會前進、也必定能成功——共和國萬歲!法蘭西萬歲。」
在短短5分鐘的演說中,馬克宏表示:在聖母院悲劇「國難當頭」的眼下,他見證了法國社會「確實可以不分彼此、團結一致」。未來的幾個星期內,具體擬出「聖母院重建計劃」將是政府施政的首要優先。(與此同時,針對「黃背心」與「全國大辯論」結論報告的重大演說,則將暫時無限期拖後。)
然而馬克宏公開宣稱的「5年重建方針」,卻引發了古物修復專業圈內的群起爭議與譁然。質疑意見認為:馬克宏的「5年重建論」,明顯是針對「2024巴黎奧運」所提出的政見宣言——其以國家元首之姿、提出「國家資源動員」的承諾固然很棒,但就古蹟修復的專業角度來看,「5年承諾」卻是根本性地偏離現實。
「要為聖母院的重建提出具體時間表?抱歉,對我們來說都太早、太不切實際了。」法國歷史古蹟修復企業公會(GMH)的共同理事長勒托費(Frédéric Létoffé)說:「如果真要我評估,我認為聖母院的修復工程若需要10-15年、甚至是30年,都是合情合理的。」
勒托費等古蹟專家皆表示,「古蹟修復工程」並不是單純的都更蓋房子,其需要極為龐大而專業的歷史、建築與文化團隊支援;各種工法又牽扯到古蹟時代、協調性與整體歷史的全面設計。因此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研究與協調,每一個步驟都必須極為謹慎「完全急不得」。
除此之外,目前聖母院的大火「才剛剛撲滅」,其最優先的首要目的,應是「確認聖母院殘址結構的安全性」。建築團隊必須先確認「整體結構沒有二度坍塌的風險」,接著才能進入「消防鑑識」咎責失火原因。接著還得緊急規劃「補強工事」——例如支撐主牆面的支架,以及倒塌屋頂遮風避雨的臨時天頂——完成這些工程後,修復團隊才能開始考慮「重建大問題」。
曾經負責90年代英國溫莎堡(Windsor Castle)大火修復的古蹟專家因薩(Donald Insall)向《金融時報》表示:在確認現場安全後,就輪到歷史與考古團隊登場,所有的毀壞位置與物品都不能隨意更動,並得由專家一一建檔、分析、認證管控,「如同犯罪鑑識一般,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有哪些東西、應該怎麼修復。」
最後,最麻煩的問題才會出現:修復後的聖母院,應該「完全依照原貌」?還是在保留「災難痕跡」的基礎上,增補「新時代的結構設計」?如果只完全是「復古填充」,重建後的巴黎聖母院,不就變成現代工業的「廉價複製品」?
但如果要增加設計的話,由誰來主導?誰來設計?如何設計?大家是否同意這樣的設計?「大家」是誰?作為資產持有人的法國政府、作為建築使用者的天主教教會、作為管理歷史古物的專家團隊、還是一般巴黎市民...其決策聖母院新貌的具體程序,也並非「短期間所能決定」的簡單溝通工程。
儘管市民與國際社會對於「恢復古蹟」有所期待,但法國圈內的專業意見,大多認為「增添工程,為聖母院增添『屬於我們時代』的建築元素」,會是眼前比較可行的路線,因為有許多「時代的眼淚」於現實中確實是難以重現。
以這次被大火燒毀拱型屋頂為例,主動提供木材支援重建的法國大手企業夏洛瓦集團(Groupe Charlois)就表示:被燒毀的屋頂建材,原本由是1,300棵中世紀的頂級橡木所蓋成。但今天要搜集上千棵足夠尺寸、高級質量,甚至能符合800年前林木特性的高規格橡木,「需要的是『很多年』的調度與搜集,根本不是一兩年內能短期張羅完的事。」
但為了控管預算於時程,法國政府也有相當難處。儘管目前來自於國內財團家族的「慷慨捐款」——像是捐款1億歐元的開雲集團皮諾特家族(Pinault)、捐款2億歐元的L’Oreal集團的貝登古-梅爾家族Bettencourt-Meyers)、與捐款2億歐元的LVMH阿爾諾家族(Arnault)——已在短短24小時內,替聖母院募得了近8億歐元的重建善款。
但根據當前的財稅法律,這類慈善捐款的退稅就高達60%;換句話說,雖然募來的錢有8億,但其中5億上下都等於是國民的隱藏稅金。若再加上後續漫長無絕期的重建費用,所有的財政負擔也都將落到法國政府的頭上。
《世界報》表示,根據法國於1905年頒布的國家古蹟管理法,巴黎聖母院是受國家監管的國有重要資產;在此法之下,聖母院的保險負責單位就是法國政府,自己賠給自己的無意義理賠基本上並不存在。儘管負責修繕工程的承包商可能有額外災險投保,但面對聖母院重建工程的浩大成本,火災理賠恐怕也只是聊表心意的九牛一毛。
圖片翻攝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