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平成」「令和」初始,回顧30年日本的變化

時間:04/23/2019 00:00 瀏覽: 3237

30年時光流逝,日本揮別「平成」迎向嶄新的「令和」

回顧30年日本的變化,如繁花盛開的泡沫經濟已是上世紀殘存記憶,「昭和」男子不再揮霍,平成世代卻一職難求。日本失落的平成年間有5年經濟負成長,7年無感成長不到1%,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等品牌錯失數位科技發展,落後競爭者美國與南韓,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

政治上,自民黨難再獨大,政黨裂解,派閥傾軋。平成年間計有24代內閣,1990年代,首相上位如走馬看花。2000年後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執政4年半與現任的安倍晉三第2任後的6年,是比較穩定的時期。在野黨變化如天上雲朵,許多政黨消失在洪流中。

2000年後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左)執政4年半與現任的安倍晉三(右)第2任後的6年,是日本政治比較穩定的時期。(中央社檔案照片)
經濟停滯與人口老化是形塑日本社會流風的兩大主因,平成年間出現援助交際、繭居族、御宅族、無緣社會與孤獨死等現象。少子不婚,城鄉差距擴大,不少偏鄉因住民流失,成為人煙稀少的鬼域。

日本是亞洲少數保留皇室的國度,更少見的留下古老的年號制度。中央社將與讀者在系列報導回顧明仁日皇的家族紀錄與平成30年的點滴,期間歷經阪神與311東日本大地震,但東京仍傲然聳立起六本木山丘和天空樹等新地標,沒變的是木村拓哉還是月九電視劇的主角。

日皇家族跨世紀 裕仁、明仁重建形象
日本天皇制度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徹底改變,裕仁的「人間宣言」去除天皇神格地位,率先走入民間與民眾互動。日本戰後新憲法更明訂日皇的象徵性角色,明仁接棒後持續摸索何謂象徵性日皇,比父親裕仁更加深入民間及愛好和平,在民眾心中留下「行動皇室」的深刻形象。

日本新憲法 日皇象徵性存在
二次大戰戰敗後,日本遭同盟國軍事占領,依據波茨坦宣言的精神,美國協助制訂日本新憲法時,確立象徵性的日皇制度。

日本新憲法第一條規定,日皇是國家象徵,是國民整體象徵。適用新憲法的首位日皇就是跨越二戰前後的裕仁。

裕仁1901年4月29日出生於東京都,1924年1月與皇族久邇宮良子結婚,良子死後被追諡「香淳」,後世稱香淳皇后。

1926年繼位日皇後,裕仁以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改年號為昭和。他在位期間歷經關東大地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裕仁除了因新憲法施行失去政治實權,轉變成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他也是日皇神格地位變化的轉捩點,從具神格者移轉至普通人。

裕仁宣言 日皇從神格到普通人
戰敗後的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新年詔書,後半部分否定日皇的神格地位,宣告日皇也是僅具人性的普通人,這份詔書於是被稱為「人間宣言」。

裕仁在1952年到1975年間8度拜靖國神社,但靖國於1978年合祀二戰甲級戰犯後,就沒有日皇前去參拜。

日本經濟新聞曾報導,從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遺物筆記中發現,裕仁曾向富田表示,因為對合祀作法不悅,所以不再前往參拜。

首位走入民間的日皇
二戰前的日皇幾乎不與民間接觸,公開的照片與影像都是身著軍服或「大禮服」,十分強調日皇「存在人世的神」及「大元帥」形象。

但戰後日本政府及相關單位為讓日皇脫離軍國主義形象,取消「大元帥」的裝扮,也透過「巡幸」方式讓日皇可以與民眾互動。

裕仁在1989年1月7日因十二指腸癌去世,享壽87歲。明仁隔天即位,改年號平成。


明仁接棒 開風氣之先
明仁是相當特別的一位日皇,戀愛開風氣之先、婚姻迎娶庶民、即位大典在東京舉行;他重視和平與撫慰戰爭亡靈,每次天災後選擇和災民共同度過。

明仁出生於1933年,是裕仁與香淳皇后的長子,1952年成年後被立為皇太子。平成年號取自史記五帝本紀的「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的「地平天成」。

明仁喜歡打網球,在網球場上結識妻子正田美智子,這段戀情被稱為「網球場之戀」。明仁與美智子的自由戀愛,有別於過去皇太子通常會迎娶皇族等統治階級出身,遵循所謂「貴族」的傳統。

明仁與美智子的婚事在1958年獲皇室會議同意,2人在1959年結婚,美智子成為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

即位後的明仁1990年選擇在東京皇居舉行即位大典,是首位不在京都舉行儀式的日皇。

與民同苦樂 明仁摸索象徵性日皇
二次大戰後的日皇作為國家與國民總體象徵,沒有太多實權,明仁即位後,經常思考如何扮演好象徵性日皇的角色。

明仁日前在日本政府主辦的即位30年紀念儀式說,即位以來直到今天,都在祈求國家安寧及人民幸福,思考如何扮演好象徵性日皇角色的同時,度過每一天。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前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說,沒有人像明仁這樣深入思考應如何做好象徵任務。明仁心中的日皇形象,似乎是「與國民同苦樂,為國民盡心力」。

明仁二戰經驗 反戰愛和平
明仁幼時曾為避免二戰戰火疏散到日本鄉間,如此重視和平也許與身處戰爭、經歷戰亂的人生歷程有關。對明仁來說,和平是終其一生追求的職志,撫慰戰爭亡靈及祈求和平,遂成了一體的兩面。

明仁曾說,身為日本人不能忘記的4個重要日子,分別是沖繩慰靈日、廣島、長崎原爆日及二戰結束日。

1975年是沖繩回歸日本的第3年,明仁以皇太子身分首度訪問沖繩,車隊所到之處沿路有人丟牛奶瓶,甚至還有激進人士丟擲汽油彈。沖繩本島在二戰末期發生慘烈的戰役,是戰時日本唯一發生陸上戰役的地區,死傷慘重,不少沖繩民眾曾對皇室不諒解,明仁曾多次造訪。

明仁1975年到沖繩,身分是皇太子;1993年成為首位踏上沖繩土地的日皇。

明仁曾說,要讓未來世代不忘戰爭帶來的災難並記取過去教訓,為和平竭盡全力。

明仁在即位30年紀念儀式上說,過去30年來,日本在全體國民期盼和平的強烈意志支撐下,可以在近代與現代擁有首度沒有戰爭的時代。在他即將卸下日皇身分前,和平還是他致詞的重點。

明仁重視和平的想法也體現在與週邊國家的互動,特別是改善對中國的關係,他為日中友好奠下基礎。

雙膝著地 探視災民獲好評
作為象徵國民的日皇,明仁在位期間每當發生重大天災,總能見到他與美智子前往災區撫慰災民的景象,他經常雙膝著地,和災民一樣高的視線傾聽心聲,這種與民同在的舉止,獲得多數日本民眾好評。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明仁在5天後錄製長度約6分鐘的影片,鼓勵受災民眾勇敢面對,並慰勞不眠不休救災的人員。

當年3月30日,明仁和美智子前往東京武道館探視鼓勵災區福島縣來的受災民眾。明仁緊握陳述經歷痛苦遭遇民眾的手,看到抱著小孩的母親時,還詢問尿布是否足夠。

震撼日本及全球的大地震後,明仁連續7週前往福島縣、宮城縣及岩手縣等重災區,並前往位於千葉縣和茨城縣的避難所探視。站在民眾的立場,盡力做到「與國民同苦樂,為國民盡心力」。

昭和到平成 雲端到人間
日媒報導,相較於昭和時代,平成的皇室讓日本民眾感覺更為親近。從日本放送協會(NHK)過去民調結果來看,尊重日皇及有好感的受訪者,增加至34%與35%。

今年新年逾15萬4800名民眾前往祝賀創下平成時代最高紀錄,也可看出日本民眾對皇室的關心程度。

為何平成皇室為日人廣泛接受?前宮內廳職員山下晉司分析時代變遷帶來的影響:

在昭和時代,日皇像存在雲端一樣。裕仁在二戰後40多年間,雖說日皇已成象徵,但日人仍無法抹除裕仁戰前的形象,與其說親近,更多民眾對裕仁抱有惶恐的感覺。

但進入平成時代,明仁沒有戰前日皇的形象,與民互動方式也與昭和時代不同,讓人感覺親切,這或許是象徵性日皇該有的樣貌也說不定。

祈禱皇室走向行動皇室
長年採訪皇室的記者久能靖說,深植日本人心中的日皇形象,就是「祈禱的存在」。在日人眼中,日皇就像祈禱的存在延續至今。讓世界運轉的政治,就由一般人來處理。

例如,日皇到災區慰問不會去談具體對策,透過直接到現場表達對人民的關心。

久能認為,經常想到民眾並持續為民祈禱的態度,讓日人感動。

另一位採訪皇室的記者也指出,明仁與美智子拉近日本民眾與皇室的距離,2人不斷展開慰靈之旅及前往大地震等災區訪問,讓皇室從「祈禱皇室」轉變成「行動皇室」。

日皇地位在二戰後徹底轉變,從具神格的人變成普通人,再從雲端走入民間。有著二戰包袱的裕仁跨出改變的第一步,接棒的明仁努力打造心目中象徵性日皇該有的樣貌。

承繼明仁的德仁也要走出自己的象徵性日皇道路。


圖片翻攝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