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个盛产16岁CEO的国度,有哪些教育秘诀?

時間:10/04/2019 瀏覽: 3676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一直在追看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最近一期把镜头对准了以色列。
十年前,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周轶君作为国际记者在这片土地见证它的冲突与动荡;十年后,这个曾经历枪林弹雨的国度,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继美国之后的创业大国,投资者和创业者的乐土。
在那里,十五六岁的孩子就能当CEO,十三四的孩子就有自己的团队而且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常态。
以色列的人口主体是犹太人。这个历史上“最聪明的种族”一直在延续它的智慧和教育成果。
他们拥有大学学历的占比全球第一,人均占有专利全球第一,诺贝尔奖得主占世界22%。
犹太人笃信:土地会被夺走,财富会被拿走,但知识拿不走。
以色列在教育上的投入仅次于军事。一座城市的教育投入能达到占51%。之后才是福利、文化、体育等。
同样是父母特别关注教育的国度,以色列有哪些教育“秘诀”值得借鉴呢?

鼓励创业,支持创新
在以色列阿克发·阿亚洛克高中,有一个Green Start学院。这里创建了13个创业团队,最小的孩子13岁,最大不超过17岁。
他们做工程,电子,给机器人编程,同时还负责项目公关,寻找赞助,着手商业部分。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责任分工和优势特长有清晰的认知,言谈举止有超乎这个年纪的成熟。
一个叫阿米特的14岁女孩说,在这里,她做到了她曾以为自己14岁做不到的事情。
尽管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会生气他们在这里投入太多时间,怕耽误学业。
但这些十三四的CEO们却很清醒地表示:“我们有时要在晚上或者更迟的时候做创业公司,我不会让做创业公司这件事影响我的学业和分数。创业不是取代上学,而是和上学一起进行的。”

这些创业公司绝大多数都会死掉。但孩子们学习到的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得到的成就感,是书本教育无可取代的。
用Green Start创始人话说:“这些孩子会长成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除了“创业”常态化,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

以色列部队里都设立创新部门。组织来自不同地方、以往并不相识的年轻人搞创意马拉松竞赛。在24小时内组队,拿出方案。既是考验创新能力,也是锻炼团队精神。
在以色列的一位教育家里,会自发创造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家庭游戏”。
比如在桌子上随意放一些生活物品,车钥匙、遥控器、杯子等等。每个人按顺序去选择和排列物品,并要解释后者和前者在一起的关联性。
教育家父亲说,一个物品能有几十种解释,越意想不到就对思维锻炼越有效。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看待事物的多角度、多维度,其实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

包容失败,勇于尝试
在以色列人心中,“英雄”不是成功的人,而是就算失败,也一次又一次去尝试的人。
老师和父母,不会用结果去定义一个孩子。整个社会环境,也对“失败”无比包容。
甚至投资者会给第二次创业者更多钱。理由是,他已经尝试过,知道错误在哪里,可以规避。
在以色列,有三个自掏腰包尝试登月的犹太大学生,被视为英雄。虽然他们的登陆舱最终在距离月球表面5公里坠毁,但大家鼓励他们的勇于尝试。
一位在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妈妈,为在Gerrn Start学院创业的儿子感到无比骄傲。
“我儿子担任CEO,他们参加美国宇航局的比赛,进入了半决赛。在以色列全国比赛中,也获得了第二名。”
虽然知道96%以上的创业团队都会失败,但她更看重这个过程儿子学到什么。

失败没关系,没有人会永远成功。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失败。
“学习”失败,才懂得如何强大。

尊重个性,把控制权交给孩子
以色列鼓励“质疑”、尊重个性化,不要求孩子千篇一律,这和芬兰、印度的教育很像。
在学校,学生可以质疑老师;在部队,士兵可以质疑将军,而不受责骂。(要知道,韩国各大航空公司飞机坠毁和事故率都很高,就是因为韩国副机长和其他机组人员,根本不敢质疑机长的权威!)
而创业国家成功所依赖的重要品质,就是保持个性。
以色列教育家谈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说到,自己不会安排孩子每天每小时干什么,而是让孩子知道什么对自己好和坏,让他们自己安排生活。
他们要成为主动性的人,而不是被动行动的生物。
想想就不难理解,那些在创业的十五六的孩子,能坚定地说创业不能取代学业,自己会在作业完成以后去创业的事情。
他们会主动思考安排日程,更自立,也更自律。
想到之前看过的关于以色列的优秀教育。
以色列父母还非常重视财商教育和责任意识。大家都知道犹太人特别会赚钱,这跟他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也有关。
有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沙拉。作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母亲,她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转变和“狠心”。
曾经她也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给孩子当24小时“保姆”、“管家”、只为了给孩子更多时间学习。
可以色列父母告诉她,这样未必是真的爱,很可能是害。要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分担大人的负担。
于是她开始“有偿机制”地去爱孩子,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时间观念、责任意识、财富意识。
生活中“延迟满足”,甚至故意不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也知道没有不劳而获。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沙拉的女儿最后成为外交官,两个儿子一个成为亿万富豪钻石商,一个成为以色列政府官员,后来也投身钻石领域。
如沙拉说“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时间、精力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见得终身幸福。
犹太家庭教育都很相信“要花钱,自己赚”。鼓励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满足自己的愿望。
米粒妈在美国念书时,有个犹太同学跟我关系不错。那个同学,头上戴了一个犹太民族传统的小帽子,胖胖的,满脸络腮胡子,虽然那时只有19岁

,却很像叱咤风云的商界企业家。
每学期开学,同学们都对教科书需求很大,书店卖七八十美金的二手书(对,美国教科书真的好贵),网上只卖1美分,加上3.99的运费才4块钱。他提前俩月,大量囤积教科书(目测每种书几百本吧),然后以40多美金卖给同学,同学们都托人情求着购买(毕竟比书店便宜一半)。
然后他又发现书店收旧书的价格居然要50美金!他转手把剩下的500多本旧书一股脑地卖给学校书店,就这样,他每学期开学能赚5万美金
!真是看得我目瞪口呆!
一到学期结束,同学们抓紧时间搬出宿舍,时间很紧迫,经常没有时间处理旧书,他就到处以几乎不要钱的价格回收二手书,下个学期接着卖。我当时特别感慨,犹太人的经商头脑真的不一般!
他是金融专业,有一次课堂讨论,他谈起金融市场、股票期货都非常内行。于是我趁下课悄悄问他,你怎么懂这么多啊?都是哪儿学到的?
他说,我高中毕业gap了一年,在华尔街的摩根斯坦利实习。我都惊呆了,人家华尔街投行,大三大四的实习生都极其难进,居然还收高中毕业的小屁孩儿?他一摆手,说自己高中时获得金融比赛一等奖,赢得的实习机会。

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眼前这个胖胖的犹太男孩,不仅仅是做小买卖的犹太人,还是资本市场最年轻的玩家。十几年过去,他现在已经是美国高盛的高级合伙人了。
教育基于国情,每个国家的环境不同
这世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这也是我在看《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的感受。
比如以色列关注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培养,这让他们盛产很多创业公司,但与此同时,却很难建立大公司,因为大公司讲究的是制度和规则。

比如那些由十几岁孩子创立的公司大都不会活到最后,但他们的“失败”教育和对孩子成长的包容、对不断尝试思考的关注,又确实给孩子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和足够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让这个民族有迎难而上、逆风翻盘的劲头。
我们不能照搬任何“先进的教育”,唯有借鉴和思考适合我们的部分,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如朱德庸所言:“现在送孩子接受的各种教育,都可能是落后的。但只要他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在未来的世界,用他天马行空的方式,找到人生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记得我在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真的感慨万千。那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以后一辈子的学习,就要全靠自己了。
没有哪项技能可以让人吃一辈子老本,也没有哪所名校的光环能让人一生所向披靡。最最要的,还是要不断学习,调整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在任何学府,考试都有标准答案,走出校园之后,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来源:米粒妈频道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