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I 技術逐漸發展,民衆及企業對 AI 的瞭解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企業嘗試讓 AI 參與公司決策,比如徵才。AI 演算法可做的事很多,包括徵才廣告推廣、簡歷篩選,乃至在影像面試分析面試者的臉部表情。
不過這整個過程對面試者來說都不透明,被演算法評價的一方並不知道系統如何分類、評分、排序。除了面試者不知情,演算法是否引入額外偏見、讓面試過程不公平也有疑問。美國伊利諾伊州從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的‘人工智慧影像面試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deo Interview Act),就打算開始插手這過程。
法案是美國所有州里首次實施的此類法案。法案目標是讓面試者對這些基於 AI 面試工具的運轉情況有更多瞭解。具體來說這法案有 3 項基本要求:
1。如果企業使用 AI 工具評價面試者和某個職位的匹配程度,那麼企業必須明確告知面試者。
2。企業還需要向面試者解釋這些 AI 工具如何執行,以及這些工具會把哪些常見性格特點當作評判依據。
3。要保護面試者的隱私,只有具足夠專業知識或技術知識的人,才可以在面試後回看面試錄影,且如果面試者提出要求,那麼企業必須在提出要求的一個月內刪除面試者的所有影像。
這項法案看起來是積極一步,但實際上,這個法案針對的 AI 種類非常有限,且也沒有對企業如何使用 AI 提出任何要求,很難說法案實施能發揮多大程度的實際作用。
關注科技運用與人權之爭的非營利組織 Upturn 高層 Aaron Rieke 對媒體表示:‘對整個徵才流程來說,這能發揮的作用很小。’法案談到用來分析影像的 AI 工具,但評價面試者的 AI 工具遠不止和影像分析相關的那些。且法案也無法確保當你要求不讓 AI 工具評價你,企業是否還會公正考慮你是否符合職位。‘所以,如果你要求法案賦予的權利,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可能完全不再被企業考慮,這法案就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了。’除此之外,企業對 AI 工具的解釋也可能是廣泛、高度抽象,並不能幫助面試者理解。
© 2020,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kylingate.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摘自:美國商業新聞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