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2/25/2020
瀏覽: 3700
快写作业去,不然你妈回来又要训你了!”
“你就淘气吧!一会让你爸揍你!”
“别折腾了,你爸可没我这么好说话,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这些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大多都出现过,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在家总要有个怕的人,才好管教。
先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她最近的烦恼:
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人都会分工合作。爸爸做“严父”,自己做“慈母”。
一开始孩子还蛮听话的,现在越无法无天了,只要爸爸不在身边,自己怎么也管不住孩子。
有一次孩子做错事,他爸罚孩子站墙角,几分钟后孩子爸临时有事出门,孩子便一下子解放了,朋友觉得孩子这样的认错态度不行,让孩子重新站墙角,结果孩子笑嘻嘻地翻了一个鬼脸就跑出去玩了……
留下一脸错愕的朋友站在墙边,她说此刻只想自己站墙角面壁思过一下:教育方式怎么了?
慈父+严母、慈母+严父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因为这种唱白脸和唱红脸的育儿模式,养起娃来真是省心,效果也很不错,只要孩子不听话,派红脸出来镇压就行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被全家上下宠着,如果没有一个人能镇得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小霸王。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朵朵班里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有次他妈妈和我聊天,说起他在家很乖的,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幼儿园就调皮捣蛋。
后来再聊天才发现他是因为害怕爸爸,一“调皮”爸爸就会站出来镇压。
这个办法起初还很奏效,可时间一长,就会不太对劲了。
在爸爸面前是个乖小孩,却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在幼儿园放飞自我,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更是无法无天。
当大人们得意洋洋地唱着红白脸,孩子也高兴自己角色切换得恰到好处。
孩子却变成了两面派,和“红脸”在一起的时候会主动安分守己,主动讨好,而在“白脸”面前则比较放纵自己。
所以,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有可能会变成花脸。
如果“红脸”“白脸”唱惯了,也容易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甚至产生教育理念的分歧。
你一言我一句,往往会在争吵中忘了分工的本来意义。
孩子看到父母争吵,往往会觉得是因自己而起,会产生负罪感,同时父母的争吵也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我到底该相信谁?”、“爸爸妈妈谁是对的?”
在是非判断还不成熟的孩子面前,最终孩子可能会产生对父母不尊重不信任的情绪。
我对《爸爸去哪儿》中一个场景印象十分深刻,就是Jasper怯生生的询问爸爸:你能不生气了吗?
陈小春家庭的育儿方式就是严父慈母分工,儿子面对严厉的父亲,谨慎小心懂事,和妈妈在一起才是个淘气小软萌。
害怕爸爸,爱黏着妈妈,这是中国家庭普遍的现象。
孩子选择听从较温和的一方,就会对唱白脸的一方心存芥蒂,产生误解,很难形成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真正意义上的“红白脸”应该是同一教育理念下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均衡,互为补充。
唱白脸是为了要让孩子有所畏惧,做事不会肆无忌惮。但权威不是来自于表面的威严,而是要让孩子内心有秩序感。
唱红脸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自由。但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种爱和自由是有边界的,要在教育中让孩子明白底线和边界。
总的来说,这种教育策略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方法,不然就功亏一篑了。
首先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
只有统一战线孩子才会发现爸爸妈妈是相爱的,是紧密团结的,更利于孩子在家庭中建立安全感,在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中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利于情商的发展。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要共同指出她的错误;做了值得表扬称赞事情,也要一起给孩子点赞。
教育上的统一战线才是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们最好不要孩子面前一唱一和,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就红白脸同台唱戏。
可以等白脸教育完后,红脸再出现。无论谁唱红脸,都不应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另一个人的不是。
比如孩子爱吃糖,晚上满口蛀牙还哭闹着要吃糖才肯睡觉。
爸爸很严厉地说不可以,孩子遭到爸爸的拒绝和训斥后肯定会很不开心,这时妈妈就应安慰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爸爸是为了你的牙齿。
这样,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没有让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产生误解。
父母树立好原则,并在原则问题上保持统一性,就是传递给孩子最明确的价值观,也是最正确的红白脸策略的使用方法。
一直严厉的爸爸,也可以是个“大善人”,妈妈温柔到底的妈妈偶尔也是个“狠角色”。
角色互换可以避免孩子因为“怕”某一方而疏远了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懂得: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严格,也都很爱他。
最后我想说红脸白脸都是都是带着“面具”的脸,孩子更需要的,是真实的,成熟的,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父母。
我们也在育儿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成长,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父母。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朵妈陪娃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