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进入五月份,中国气温明显升高,几乎一夜入夏,尽管全球疫情依然高位蔓延,但中国的疫情总体已经得到控制。全国的中小学,也将在五月份陆续分批次全面复课。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全国各地却频频传出令人不安的新闻。
新闻背景:
据吉林省卫健委通报:5月9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1例(吉林市11例)。其中,有5例为7日新增确诊病例的家人,2例为7日新增确诊病例的的密切接触者,4例曾与其家人、密切接触者接触过。
吉林省舒兰市调整为高风险:
据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消息,5月10日,按照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吉林省将舒兰市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出现本地疫情后,省市县三级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对所有社区、村(屯)实行封闭管理,各小区原则上封闭管控;已经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恢复网上授课模式;暂时关停公共服务及娱乐场所;全市城区、各乡镇(街道)和村屯(社区)内停止一切聚集活动;全市餐饮单位原则上禁止堂食(可提供外卖服务)等。
部分进出舒兰市铁路列车已经停运:
新闻来源:开问医学综合楚天都市报 人民日报 广州日报 颍州晚报
多地在复课学生中查出无症状感染者
5月8日,湖北鄂州鄂城区通报了一例高三复学学生核酸检测呈阳性。通报称,5月4日晚,市、区指挥部接到1例某学生复学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报告。该学生正就读鄂州市某高中高三年级,老家住某镇某村农村,现租住在市城区某小区。5月4日前14天,无外出旅行史,无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接触史,外出时坚持佩戴口罩,未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本人一直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
无独有偶,5月2日,湖北黄冈黄州区也在高三年级复学师生中,查出一名学生(鄂州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初步了解,该同学一直居住在鄂州,因就读于黄冈市区一中高三,4月30日上午乘坐其父亲驾驶的出租车来黄州参加学校组织的身体健康检测,由此被查出。
同样在复学前核酸检测中被查出的,还有重庆西南大学一名返校学生。据报道,重庆市北碚区卫健委应急值班室确认,4月30日,经过核酸检测和专家会诊,西南大学的一名返校学生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据介绍,该生籍贯为湖北省武汉市,乘坐西南大学武汉专列返校。目前同车、同行密切接触者已统一转运至北碚区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4月25日,1名15岁湖北籍学生,从湖北持“绿码”返回广州,参加返校前大排查,核酸检测阳性,系无症状感染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这些案例中,多起都是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一方面,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十分警惕无症状感染者,避免这个群体撕开学校疫情防线的口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复学前全面做好核酸检测的重要性,检测前移,关口前移,是防控的有效手段。
多地对返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
为了保证开学复课的正常推进,早在4月中旬开始,全国多地就采取了严格、细致、全面的保障措施为师生们保驾护航。
4月30日下午,在湖南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名学生上体育课中猝死。
据悉,该学生14岁,初步怀疑是因为在初三体考一千米时戴着n95口罩,呼吸不畅引发的猝死,长沙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已与学生家长达成协议。
日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起草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口罩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靳向煜提醒家长不要盲目热衷于选择N95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
卫健委、教育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中小学校疫情防控要点
5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进一步明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要点。
其中明确,学校应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订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做好应急演练,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沟通衔接。
学校在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对入校全体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开展每日健康监测、控制校内人员密度、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强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加强家校联动。
同时方案还明确,学生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应遵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原则。
有条件的学校应保证学生一人一桌,每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保持1米,对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可分班教学或错时上学,调整教学时间和学生行进路线,避免人员聚集,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接触人员清楚。实行学生错峰就餐,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等。
医生提醒:
(一)人员类别。
1.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二)防护建议。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一)口罩更换。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3.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4.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新闻来源:开问医学综合楚天都市报 人民日报 广州日报 颍州晚报 等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