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碟、USB 隨身碟、移動硬碟等儲存裝置陸續興起,我們可能已經十幾年沒看過磁碟片這種應消失於市面的東西了——但對某些飛機工程師來說,磁碟片身影尚未消失,比如波音老舊的 747-400 客機型號,至今仍在用這種我們以為已絕跡的產品來更新飛航關鍵數據。
如果你問千禧年後出生的人:「你知道磁碟片(floppy disk)嗎?」多數人應該都回答沒聽過。不過年齡大概 25 歲左右的人,也許還有印象小時候的電腦主機一定配有軟碟機(floppy disk drive,FDD),讀取口細細長長的、用來讀寫一片方方正正的碟片,也就是在 1980~1990 年代曾盛極一時的 3.5 吋磁碟片。
磁碟片最初由 IBM 在 1967 年發明,並在接下來幾十年內作為電腦數據傳輸的主要來源,一開始尺寸為 8 吋,70 年代衍生出較小的 5.25 吋,1982 年開始出現 3.5 吋。但隨著閃存驅動器(USB)問世,磁碟片默默地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到 2000 年以後幾乎已在市面上絕跡。
但這種堪稱過時的產品、儲存容量僅 1.44 MB、連一首 3 分鐘 mp3 歌曲都放不下的碟片,至今卻還在為波音 747-400 客機的軟體更新程序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並不是因為磁碟片藏有什麼驚人功用,單純只是老舊飛機系統的汰換成本非常高昂,所以……。
受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全球所苦、航空業航班大減,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簡稱英航)故趁此時淘汰一批波音 747-400 老式飛機,而網路安全公司 Pen Test Partners 有幸參觀一下這些老飛機的航空電子設備艙與駕駛艙。
波音 747-400 客機在 2007 年已宣布停產,然而機上電腦設備都還能使用,因此英航也沒費心考慮與時俱進、汰換某些已經過時的儀器,就在這短短 10 分鐘的參訪過程中,Pen Test Partners 團隊人員 Alex Lomas,眼尖地發現了一個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飛機上的古董——3.5 吋軟碟機。
一問之下驚訝了,這個軟碟機居然還身負重任:工程師每 28 天就要透過軟碟機手動更新導航數據、機場跑道、飛行路線等資訊,想想碟片那令人唏噓的容量,某些系統數據更新或許只需 1 張碟片,但有些系統比較麻煩,要用上 8 張磁碟片來更新數據。
做個對比,當一些航空公司已改使用更先進的波音客機型號(比如波音 777X 和 787 等都使用光纖網路),英航這些可憐的工程師還得抱著本裝滿 3.5 吋軟碟機資料的手冊,對應機上各個電子設備,每 28 天就親自幫每一架波音 747-400 客機手動插入磁碟片更新數據,否則飛機無法順利飛行。
雖然我們以為軟碟機應該已被淘汰得差不多,但事實上,1990 年代就有數十萬台工業電腦配備當時屬於高科技產品的軟碟機,包括醫療設備、銀行 ATM、航空設備等,其中許多電腦成本都相當高昂所以不會輕易報廢,但又無法輕鬆地與新軟體結合,也就是說不只英航,其實還有許多航空公司的飛機至今也仍在靠磁碟片進行軟體加載與數據傳輸。
美軍甚至也到去年才停止使用 8 英寸磁碟片來幫助管理核武器系統,就別提國際太空站上到處都是磁碟片了。總之,先別小看磁碟片,到了 21 世紀它們依然活得很好。
文章摘自:科技新報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