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有必要去学画画吗?

時間:02/14/2022 瀏覽: 12773

很多四五岁、六七岁孩子的父母会为这样一个问题困扰:孩子很喜欢画画,没事就在家涂涂画画,想让他们去儿童美术培训班学习,可是,有人说过早让孩子学画不好!


那么,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早点学画呢?

首先,儿童早期的绘画行为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

绘画对于孩子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就像他们要哭,要笑,要咿咿呀呀的歌唱一样,绘画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

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艺术发展被禁锢,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幼儿时期的发展,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可能受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充分满足和引导他们这种内心的需求。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在六岁之前的绘画活动更多体现为一种本能的自发行为,这种自发行为本身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不适当的干预和介入太多,反而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自我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学画”这两个字对四五岁、五六岁孩子意味着什么?”学”一定是有意识的去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和方法,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也需要教师去专门地去教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

而孩子的早期绘画阶段更多体现为一种本能的表达,是他们本身自带的一种潜能,即便一天没学过,也不影响他们乐此不疲地画出一堆画。

因为, 绘画是孩子天生特有的表达方式。

这是五岁多男孩张译中画的,他说这是私家别墅,左右两边是房子,左边的房子里可以看出有楼梯、桌椅等,中间的横线是表示连接两座房子的空中走廊,小人模样的符号是画的保安,画面中还有好多不容易发现的细节:监控摄像头、挂着的电子钟等。如果不和他交流,你哪能看出他画面中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和表达?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六七岁以前孩子画画不用教,也不用学。

那么,既然不用教又不用学,是不是就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当然不是,我要说的是幼儿阶段孩子的绘画发展是养出来的!

在这里“养”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方法。

养,是陪伴和倾听。

养,是激发与疏导

养,是发现和鼓励

养,需要耐心的滋润,需要持久的关怀!
养,需要更多关注内在的发展,不追求表面的结果。

而能胜任这个“养”的工作的人,显然不是专业老师,而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公园里有山,山上有人在放风筝。山下有湖,湖里还有人在比赛游泳。公园的入口、停车场、园内的道路,还有小卖部都统统收入画中,这就是孩子的表达,要把知道的尽可能展现出来。

很多年轻的父母会说,我不会画啊!我也不懂美术,我怎么教孩子啊?

其实,这些父母进了一个误区:他们的着眼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了,他们想的是如何教孩子会画一个东西或形象,画出一幅完整的“画”。

而事实上,六七岁之前孩子的画更多无关画本身,无关专业技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尤其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用语言文字来充分表达,绘画只是他们本能表达讲述自己感受与思维的重要途径。他们这个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是文字语言的替代。

所以,幼儿阶段的孩子不需要,也不能过多去教他们专业的绘画技能。即便是专业老师也很难去把专业知识运用到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上,除非是违背规律地强行灌输。而得到一些表面的绘画技能的代价是失去了更自由的丰富表达。

所以,对父母来说,大可不必因为自己不懂专业而担心,因为并不是让你去教孩子画画,你只要会讲故事,会引导孩子表达故事,会激发孩子的表达愿望就可胜任。

具体来说,在陪伴和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孩子的绘画行为与成人的绘画行为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绝对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理解去干预指导孩子怎么画,而是要了解并走入孩子的世界,陪他们一起抒发表现。因此,父母应尽可能避免用好坏来评价孩子的画,应当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

孩子,尤其是幼儿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对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了,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所以,请记住:孩子的绘画就是一种倾述与表达,不要在意画面的好坏,让他们尽情表达就好。

在听的同时,要顺着孩子表达的意思和他们多交流,在他们表达不够丰富时,引导他们拓展开思维想象的场景。像引导孩子讲故事一样引导孩子画画,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画的内容丰富起来。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看起来不知道是什么的某种动物,你要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啊?”

假如孩子回答那是一只猫,你要问他,“你画的猫在干什么啊?是在等着捉老鼠吗?”

孩子可能会说:“不,这个猫不喜欢吃老鼠,它喜欢吃鱼!”

这时你可以说:“哦,可是鱼在鱼缸里啊,猫能吃的着吗?你给它想想办法吧"----

这样,在和孩子的交流和引导中,孩子就能一步步把画面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当然,对于有些孩子尤其男孩子,可能不需要你的引导,他就可以自说自话地画出一堆丰富的故事和内容。


这个阶段,不是要让他们画出好看的画面,而是要画出丰富的叙事表达,哪怕这种表达看起来有些乱糟糟!



2 不要急于让孩子画得像


孩子的绘画需要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感受能力、社会能力。通过绘画,这五种能力进一步得以发展。

大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希望孩子能够画的像,但过早地强调孩子追求形象,会逐渐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

过早教孩子画不属于他们自身感受到的形象,就像过早给孩子戴上有色眼镜,孩子因此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那些看上去工工整整,形象完整的画面,即便是模仿得很像,也不过是技术熟练而已,并不是孩子生命本体的真实感受。


这个时期,行为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你能看出来这是画的什么故事吗?数一下数,也许就能猜到,对,画的是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


3 为孩子创造一个表达的环境

一个专业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如果说有必要让孩子去专业机构学的话,这算是原因之一)

家里有条件的话,给孩子辟出一块涂鸦区,放置一些绘本、图片、画册、丰富鲜艳的绘画材料(水彩笔、马克笔、水彩水粉、纸张等),把孩子自己满意的画贴到墙上,这些都能激发起孩子的绘画表达愿望和热情。

同时,在孩子涂画过程中多陪伴和交流。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绘画行为是一件被认可和鼓励的事,也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愿意投入其中。


4 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绘画行为的规律特点

很多父母由于不太了解儿童绘画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规律,总是急于求成,急于看到本不属于这个阶段应有的表面效果,这就往往会造成不恰当的干预。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绘画特点。

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涂鸦期:1岁多到3岁,由无目的到逐渐有目的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

表象符号期:3岁到5岁 这一时期的幼儿多是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

意象表现期:5岁到8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根据观察描画物象的特征,并把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进行意象表现。

视觉写实期:8岁到12岁 可以通过感官认识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绘,注意描绘物象的细节,力图真实反映现

。客观写实期:12岁到15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理性的认识,客观写实地表现物体。

了解以上这些,相信您已经知道如何去陪伴引导孩子的绘画行为了,回到一开始话题,我们再来谈一下“养”和“教”或“学”的关系。


前文我们强调,孩子早期画画不能靠教而要靠养,这是由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本性特征决定的,这个阶段本质上应该更强调孩子的自我发展,过多的“教”不但起不到实质作用,反而干扰他们的正常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教”和“学”的成分逐渐加大,专业老师的专业知识也逐渐可以派上用场。


而孩子六七岁之前这段“养”的时间,家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需要陪伴,需要倾听,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而这些,仅指望儿童美术班一周一次的课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画画活动为他们的发展成长获得足够的滋养的话,还是自己去当他们的启蒙老师吧!不需要去教他们什么,只需要用心的陪伴!

还有很重要一点:之所以强调“养”的作用,是要培养孩子把画画表达形成一种惯常行为,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些必须在日常的积累中滋养形成,这也是强调家庭陪伴的原因。


六七岁以下孩子,由于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未完全形成,表达出口较少,绘画就成为他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出口,因此,他们也愿意花出多的时间投入到绘画的活动中。七八岁以后,随着表达出口和兴趣点的增多,他们对绘画的热情会被逐渐稀释。


所以,对于六七岁之前的孩子,充分利用他们对画画的本能需求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这是最好的一个时期。

老潘(潘利国),中央美院硕士毕业,

中央美院的任课教师,

一个非著名画家,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父亲,

一个教了二十多年绘画的美术教师,

愿意把他多年的心得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们一起艺术!


作者微信lgpan1970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