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成长,学校生活逐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很有必要,然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时,家长往往问不出来什么。
相声演员于谦曾经在节目中被问及 :“你最怕儿子和你说什么?”
于谦说:“我最怕他什么也不说。”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挺好的。”
“你上什么课?你今天怎么着?”
“ 永远'挺好的'。”
“这个是我最害怕的,因为你了解不了他,你也进入不了他的世界,你就觉得掌控不了,但是他又没有真正独立,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所以作为父母来讲,很怕儿子走歪路。”
有位家长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儿子今年上三年级,放学后的路上,朋友经常会问他:
“今天在学校开心吗?”
“课上得怎么样?”
孩子每次的回答都是:“还不错。”
接着,对话就终止了。
朋友一度怀疑这是孩子长大了,不愿和父母交心。
出现这种现象,让家长忍不住隐隐担心:孩子不愿意说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还怎么帮助他?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在校情况,掌握和孩子谈话的技巧,让那个“不愿说”的孩子对父母无话不谈。
01
找准时机:在孩子最放松的时候
恰当的对话时机,往往比沟通内容、沟通形式更重要。
在幼儿园门口,曾经遇见一位老人家在人来人往的校门口,对刚出校门的孙女“轰炸式”地问:
饭吃完了吗?
有没有上厕所?
今天老师对你好不好?
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太多问题,让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支支吾吾地拉着老人家回家了。
放学后是我们和孩子沟通学校生活的好时机,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先要做得是给学习了一天的孩子一点时间喘息。
如果过于密集地提问,传递的是父母的焦虑,反而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望。
有 句话说得好: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吗?你说的太多了,他接收不到你想说的是什么。
提问的时机,可以选在放学路上,孩子充分放松下来的时候;或者是饭后散步时间、睡前亲子时间等等。
拿睡前时间来说,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这些简单的肢体接触能给孩子备受呵护的感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个时候,再问他们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更愿意和父母坦诚。
02
倾听:即使是孩子说的“废话 ”
也要表示热情
与孩子沟通,态度是关键。
经常有父母表示:“自家孩子就像是小话痨,不用你问,一张小嘴能跟你叨叨半天! ”
还有的孩子喜欢提问各种“为什么”,不少大人觉得孩子的这些问题十分幼稚,有兴趣就回答几句,没兴趣就敷衍两句,心情不好甚至会训斥孩子。
其实,如果孩子爱对你说这些“废话”,做父母的应该要重视并及时回应。
有人说:
一个人,说的话假如有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假若废话不足50%,这个人就不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表面上看这种对话输出毫无意义,其实它体现了孩子本身的状态是愉悦的、放松的,同时也体现出孩子对你的信任。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表现出敷衍和不耐烦,会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时间久了,他们也不愿意跟你多说了。
想要让孩子愿意说的前提,是父母要具备倾听孩子说“废话”的能力,让孩子知道:他的声音是会被听到的,他表达的内容是被重视的,他的需求是被看到的......
只要我们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就会增加孩子表达的欲望和自信。
所以,请珍惜孩子毫无保留对你倾诉的时刻,不要急着去打断孩子,积极回应他,这种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都将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你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 话匣子就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废话中打开的。
03
提问问题:尽量具体 化 、细节化
并且最好让孩子主导话题
问孩子的问题时,要改变一下提问策略,避免一些封闭式问题,比如“今天在学校里开心吗?” ,有的孩子就简单的回句:“还行”,然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太抽象、太宽泛的问题也容易让孩子答不上来, 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遇到一些概念性的语言时,孩子很难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你今天学了什么?”、“今天感觉怎么样?”。
所以,和孩子聊天,有时候要尽量具体化、细节化,尽量让孩子能答得上来。
你可以问:
今天和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
你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玩?
......
越小的孩子,问题就应该越具体,让孩子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复述出完整的故事。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是多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导话题。
很多孩子不愿跟父母多聊,是因为大人们想问的并不是孩子想要表达的。
有的大人只关心孩子学习情况,今天学了什么、今天课堂表现怎么样、老师夸你了吗......
不是说这些事情不重要,是我们想要了解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之前,要先考虑孩子的感受,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才能慢慢打开孩子的心。
只有勾起孩子回答问题的兴趣,你们的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04
不该问的和可以问的问题
1.学校or幼儿园有人欺负你吗?
这个问题藏着一种消极暗示,潜台词就是:“你是不是被欺负了?”
很容易给孩子一种在学校或幼儿园“可能会有人欺负我”的错觉,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冥思苦想一天中的社交冲突,宛如“被欺负者”,让他对正常的同学交往的产生负面的看法。
2. 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家长就会担心他在学校里闯祸,忍不住用类似的问题去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这句话同样也是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个爱捣蛋的孩子,不然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担心自己会被老师批评呢?
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多问。
那么我们应该问哪些问题呢?
......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最标准的答案,但都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只要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回答,孩子沟通的大门永远都会对你敞开。
END
来源:搜狐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