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4/13/2022
瀏覽: 902
——凯叔
孩子一上街,就要买玩具,而且买的都是家里有的。跟他一遍遍讲道理,不但不听,还在地上撒泼打滚。跟孩子说了不要把水撒地上,地板滑会摔跤,他就是把你的话当耳边风。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遍遍地告诉孩子道理,刚开始他可能还听一听,但后来,他要么不听,要么当做没听见。不少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孩子不听,甚至抵触我们讲道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它讲的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55%是通过看,比如我们的手势、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38%是通过听,比如我们说话时的语调、语气、速度、声音大小等;也就是说,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他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他是在看你的肢体语言和听你的语气语调。而如果我们的肢体语言和语调是愤怒的、吼叫的,孩子的大脑就会察觉到危机,此刻他脑海里会出现三种反应:攻击、逃跑、呆住。小一点的孩子,在听我们讲“道理”时,他可能是呆呆地看着你(呆住)。而懂得反抗的孩子,他可能会顶嘴(反击),或者装作听不见(逃跑)。孩子的大脑,接收到了你93%的身体语言,却恰恰没有收到你最想表达的那7%的内容。于是,你不得不一次次讲,一遍遍讲。然而,研究表明: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效果是呈“倒u曲线”。也就是说,过了恰当的次数,你说得越多,越唠叨,说服对方的效果就越差。除了我们在“讲道理”时,身体语言占比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三山”实验:在孩子座位前,摆三座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山的模型,再展示给他们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的山的照片,要求孩子找出与他们眼前看到的相同的照片。
然后,在模型山的另一端放一个娃娃,要求孩子从相片中找出与娃娃所看到的相一致的一张。
绝大部分学龄前孩子,会再次指认那张与自己看到的一样的照片。
皮亚杰用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幼儿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到他人的角度和观点。也就是说,你不允许孩子把水洒地上,因为在你看来,地板脏了难清洗。但在孩子那里,他意识不到这个观点,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而你阻止他,不让他玩,他难以理解,也就听不进你的道理。●6岁以后的孩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自我中心”,但此时,他却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你的道理,是你的道理,他有他自己的道理。发展越健康的小孩,自我意识就越强,他自己的“道理”也就越多。如果孩子不愿听,他就会反驳你:“我可以当明星、当网红,只要会唱会跳会打扮就行了。”又或者说:“我可以当专业游戏玩家,不需要努力读书。”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而且,他不喜欢被你的道理打败。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你会发现,孩子的“叛逆”来得越来越早。刚开始你的道理还管用,但慢慢地,孩子就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高层次父母善用方法
你可能会说:“作为父母,难道就不跟孩子讲道理,不教他做人的准则了吗?”我们之所以跟孩子“讲道理”,是希望他能按正确的方法行事,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有良好的品德不走弯路。但其实,想要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有很多种方法。而讲道理,却是下下策。我们可以试着做这两件事:不管在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中,我们想要维持好这段关系,都可以遵循一条准则:我希望你做出改变,是因为我希望你爱我,而不是因为你是错的。比如孩子把水洒了一地,你用道理教育他,其实就是告诉他:你这么做是错的。但如果你说:“你把水洒地上,等下我会滑倒的。而且我要拖地,我会很累,胳膊好疼。”孩子愿意听一个他喜欢的人的话,愿意听一个他崇拜的人的话,愿意听一个与他关系亲密的人的话。想要孩子“听话”,先要确保我们的亲子关系质量,配得上孩子“听话”。人人都不爱被指责、挑错,但人人都爱被赞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他希望被父母认可,被父母接纳,被父母赞扬。当然,我们所说的“夸”,不是无根据地夸,瞎夸乱夸(比如“你真好”“你真棒”这类建议少用),那会让孩子过分依赖表扬。有一个夸赞模型是:FFC模型——fact事实、feeling感觉、compare比较。比如孩子不爱做家务,自己的东西也不收拾,你说了无数遍都不改。那么,你不妨放弃唠叨,收起脾气,仔细观察。观察孩子在这一方面的优点。哪怕他只是把纸屑扔进了垃圾桶,你也抓住机会夸:事实(fact):我都没提醒你就把纸扔进垃圾桶了。感觉(feeling):这让我很欣慰,而且看到地面保持干净,我真的很开心。比较(compare):你看你扔得多准,比以往都准呢(和他自己比)。相信我,这些话语会让你的孩子慢慢改变,做出更多符合你期待的行为。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适用。哪怕是一个字,或者他某一刻的态度,我们都可以用赞扬的方式激励他朝好的方向前进。《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责备使人退缩,鼓励使人前进。抛去“讲道理”,从孩子身上发现亮点,找出优点,每天拼命夸他、鼓励他。低层次的父母喜欢不停地讲道理。而高层次父母,会做好这2件事,你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