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4/18/2022 00:00
瀏覽: 4168
因為疫情停擺兩年,紐約國際車展回來了!周三向媒體公開,並在周五正式對大眾開放。隨著全美油價狂飆,持續推高電動車的需求,從主流車廠到新創電動車公司,都紛紛曝光最新車款,以及升級版本;就連電動計程車業者,也為都會區量身打造全新的充電設施。
一台台電動車順著軌道,在因為疫情連續停辦兩年的2022紐約國際車展上亮相。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Micah Muzio):「走到這裡,可以看到現代有一大塊測試軌道,試乘他們最新的IONIQ 5電動車。」
充電快、空間大、價格又親民,讓現代汽車的IONIQ 5,不但被車展選為年度車王,還贏得全球電動車以及全球汽車設計獎殊榮。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電動化絕對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趨勢。」
美國通用旗下的雪佛蘭,曝光全尺寸的電動皮卡,2024 Silverado。
雪佛龍宣傳人員 蘇芭(Kyle Suba):「你看到我身後的Silverado電動車,有400英里(約643公里)的全電動里程,664匹馬力、780英尺磅的扭矩,代表從0到60只要4.5秒鐘。」
義大利品牌愛快羅密歐(Alfa Romeo)的插電式混動小型休旅,則能在切換成汽油前,提供約48公里(30英哩)的全電池續航里程。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愛快羅密歐Tonale頗有趣,因為它有點連結了大家想要和需要的,這款全新緊湊型SUV會在2023年上市販售。」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他們今年才在CES曝光過一款叫做克萊斯勒Airflow的車款,現在再次推出是有點奇怪,車商通常不會對概念車進行升級,除了付諸實現的企圖心夠強。」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今年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非電動車款,這樣講有點好笑,但Kia Telluride升級了,這是個二分法非常好的例子,有人在找更有效率的選項,也有人真的想要大型SUV。」
以美國來說,目前在市面上販售的純電車款共有38款,預計會在2025年增加到120多款;至於銷量,美國去年共賣出40多萬輛電動車,三年後則上看220多萬輛。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消費者現在對電動車的興趣真的提高許多,因為汽油價格上漲,根據我們汽車研究機構調查顯示,大家在三月對電動車的興趣,比一月高出69%。」
但儘管如此,也只占新車銷售的13%,讓不少新創汽車品牌躍躍欲試,例如加州起家的INDIEV,就帶來他們第一輛電動車款Indi One,目前已經開放預購,但還沒有量產。
INDIEV產品設計負責人 哈德森(Andre Hudson):「我們相信電動車技術的未來,不會過度著墨在速度和性能,而比較重視車子的處理能力。」
因此這款智慧電動車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引擎蓋下方內建了超級電腦,並且以打電動為主要用途。
INDIEV產品設計負責人 哈德森:「因為它是一個微軟系統的電腦,讓你能在車內執行任何有生產性、創造力的軟體,甚至在車子行進間也閒不下來。」
來分一杯羹的,還有電動計程車公司Gravity,他們目前在紐約市營運兩款全電動計程車款,分別是特斯拉的Model Y,和福特野馬Mustang Mach-E。如今他們加強周邊配套,就連充電設備,也為擁擠的紐約都會區量身打造。
新創計程車公司Gravity執行長兼創辦人 柯翰:「曼哈頓目前沒有充電站,你必須跑大老遠、花大把時間為電池充電,老實說,這種體驗比去加油站更糟。」
但過幾個星期,曼哈頓42街就會出現第一座,可以趁著上班時間停車充電的設施,車位多達一千個。
新創計程車公司Gravity執行長兼創辦人 柯翰:「這樣的充電站一般來說要比冰箱還大,但我們把它設計成,可以和任何一個停車空間相容,包括紐約市內最緊湊的都市停車場。」
一間間電動車新創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業界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汽車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編輯 穆齊奧:「做出一輛車並上市販售,是非常困難的,但打造概念款,並做一些宣傳炒作卻非常簡單,因此我們可以來看看,這裡有幾間車商會真的投入量產。」
全球其他主要車廠也沒有停下腳步,例如剛剛公布財報的德國福斯,雖然第一季獲利大增到93億美元,卻依然未雨綢繆。
路透記者:「福斯表示,烏克蘭戰事的衝擊開始顯現,這場危機使得供應鏈和原物料價格承壓。」
雖然今年1到3月,福斯集團的交車數下滑五分之一,但電動車表現亮眼,零碳排車款交車量大增65%,又以中國大陸漲幅最大。日本本田也有動作。
路透記者:「這間日廠表示,會在未來十年投資640億美元,目標2030年之前推出30台全新電動車款。」
為達成目標,本田除了計畫在北美開設電動車生產線,還會跟美國通用採購電池,兩間公司也剛在月初達成協議,要共享平台,打造一系列平價電動車。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