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差一个学期就能毕业了。”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马姓中国留学生告诉 CBS,他在距离学业完成仅一步之遥时,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得知他的SEVIS 学籍系统被终止——这意味着他失去了合法身份,将可能面临被驱逐出境和未来无法再获签的严重后果。
他的故事,并非个例。
这位2016年来美读高中的男生,在媒体上控诉:“我该冒着非法滞留的风险完成学业,还是马上离开美国,放弃我三年半以来所有的努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因?疑似与他2023年的一次酒驾指控有关——即使该指控当时已经被撤销、无罪、清除记录。
截至4月12日,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统计:签证撤销案例已超1000起;受影响学生遍布170余所高校,从哈佛、耶鲁到社区大学,无一幸免;一位留学生总结出共通规律:被采集过指纹的学生,几乎是重灾区。
不止酒驾:超速、驾照过期、邻居报警…都可能引发身份终止
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分享类似遭遇:一位读博第5年的学生称因7年前一次超速收到SEVIS终止通知;另一人称因驾照过期1周被定为“无证驾驶”,同样被取消签证;一位女生因为与男友吵架,邻居报警导致警方介入,事后虽未被起诉,却被误认为“家暴嫌疑”,SEVIS同样被终止,理由是“Others(Criminal)”。
多名受影响学生几乎都面临类似情况:理由模糊,以“Others”笼统归类,但背后大多是轻微交通违规或执法接触记录。
起初,签证撤销的目标是在巴以冲突中支持巴勒斯坦或哈马斯的学生,包括曾在社交平台点赞、转发相关内容者。随后,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了专门小组,通过大数据筛查学生的社交媒体历史、警局记录、执法接触数据。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埃洛拉·穆克吉指出,这场行动已从中东留学生扩展到针对所有国际学生的广泛打击。
而在中国留学生中,最常见的触发机制是:被执法部门采集过指纹,无论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律师蔡申琪表示:“约90%的被撤销签证学生,都曾被采集指纹——这可能是系统自动筛查的‘红旗’。”
尽管“有犯罪记录”听上去合理,但许多法律专家指出,美国政府在本轮签证撤销中援引的法律依据存在问题。
根据美国移民法,只有在被判一年以上监禁的暴力犯罪中,才可以取消学生身份。但这次,政府动用了一个极少使用的模糊条款:
“若国务卿有合理理由相信,某非美国公民可能对美国外交政策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可取消其在美合法身份。”
这个条款正被广泛适用于并未被起诉或定罪的学生,仅因执法记录就被视为“风险对象”。部分学生选择申诉,试图暂停身份终止,为后续诉讼争取时间。也有学生选择“自愿离境”,放弃继续留美。
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远程完成学业,且不影响中国的学历认证。但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前途一片迷雾。
高校方面也深感措手不及。部分学校已开始提供法律援助、设立线上课程,但也面临合规性挑战:一旦被认定“窝藏高风险学生”,可能失去招收国际生的资格。
CCYP编译整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