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歐巴馬總統五度到北維州社區學院(Northern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發表公開演講,介紹他出場的是一位經歷中年失業的學生,這位學生分亨了他從失業到再就業的心路歷程。他說,社區學院給了人生的新方向,他曾經擁有運輸服務小型企業,但由於經濟不景氣而破產,他也因此失業。
隨後,他在北維州社區學院選修網路安全專業,並拿到幾乎全A的成績,這個專業讓他可以進入對人才需求較多的技術領域,畢業後很快找到工作,重新回到職場。
歐巴馬總統以這位學生為例,證實社區學院對於重振美國經濟的重要性,2012年聯邦政府投入非常大的資源到社區學院。歐巴馬總統也對近幾年來高等教育的學費高漲非常不滿,誓言要使高漲的學費回歸到正常,但是他能做到多少各界仍關注。
人才培育 四年20億
2010年,歐巴馬總統簽署醫療保健與教育協調法案,在4年時間內向社區學院和職業培訓機構撥款20億美元。根據此項撥款,2011年,勞工部撥款5億美元給社區學院,以期幫助更多的學生完成學位證書以及各行業認證的學習。此資助專案是根據各行業人才需求而設計,旨在加速學習,增加學生保留率和成才率,全美社區學院都用這一項資源來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技能,使其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來養家立業。
最近,維吉尼亞社區學院(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該項目的首筆撥款2490萬元。其實,歐巴馬政府通過「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巳向社區學院投入幾十億資金。
其中,超過35億元裴爾津貼(Pell Grant)用以幫助全美幾百個社區學院裡低收入家庭學生完成學業,超過10億元「職業培訓項目」(workforce training programs)主要用於培養清潔能源、新健康資訊技術領域的專家,以及加強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
另外,還有4000萬元在職育資金,用以幫助社區學院學生通過就業來支付學費。維吉尼亞州州長Bob McDonnell將撥款和授予10萬副學士學位,以促進維州經濟增長。
優質教育 學費不貴
華人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尤其是新移民家庭認定優質的高等教育是子女立足發展的保障。華人家長省吃儉用,早早為下一代的教育規劃與與儲蓄。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經濟遭到沉重打擊。美國民眾的投資、積蓄、甚至退休金中存養生息的本金大幅縮小,有人開玩笑說,美國的退休基金從40K變成「201」K。
有不少華人家庭辛苦十幾年積攢的教育基金,也跟著縮小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許多服務高科技行業的華人面臨失業,或是長期處於工作不穩定狀態。當家庭財務似乎缺乏保障時,很多人開始反思,優質的高等教育一定要花大錢去買知名大學文憑嗎?
筆者7年前被任命為維州社區學院(Victorian Community College)董事會委員,曾任副主席,在社區學院委員會服務期間,對美國高等教育體制有深刻認知。華人家長多誤以為,社區學院並非正式大學,似嫌「不夠專業」,更可能擔心社區學院教學素質不佳,畢業生找工作不容易。
其實,美國社區學院以各個社區為輻射面,貼近家庭,向民眾提供既便捷且廉價的學習環境,目前社區的教育水平,與多數四年制大學不相上下。也就說,優質高等教育不一定需要花昂貴學費。
目前,全美有1177個社區院,其中有988個為公立,150個屬獨立經營,31個專屬印第安保留區。據統計,在2008年全美社區學院有將近1200萬學生就讀。以維州社區學院(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學生規模而言,從2008年到2010年3年間每年都有四成的增長,所以,可大致估計到2012年社區學院的學生將超過1500人。美國社區學院的迅速發展顯現民眾對高等教育逐步理性的選擇,也體現了社區學院相對於四年制大學的種種優勢。
首先是平民化學費,一般而言,社區學院學費是一般州立大學的三分之一。如在全美排名第25公立學校排名第2的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一年學費約1 萬1000美元,而維州社區學院的學費一年約4000美元,節省了一半以上。
專業證照 薪資保證
其次,社區學院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區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2轉4,念兩年社區學院之後轉入四年制大學,這一類學生大約占35%至40%。第二類是副學士及兩年大專學歷,這類學生約占35%左右。第三類是職業教育證書(Certification),大約占30%,其中有很多失業後藉著轉業再就業的學生。
從生源上看,將近44%的大學生都曾經在社區學院上過課,這其中有約43%是首次上學的新生,平均年齡28歲左右,58%是女性,少數裔占將近45%。從職業上來看,美國52%的護士是由社區學院培養的,超過半數醫護專業助理人員也畢業自社區學院,從事科目包括:Dental Hygiene、 Radiologic Technology、 Nuclear Medical Technology等。
此外,美國有將近80%的司法助理及急救員也是由社區學院培養所成,教師中有20%到40%是從社區學起步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方面拿到大學或碩士學位的學生中有約44%也是從社區學院開始進修的。
都會校區 師資不差
第三,師資水準不輸大學。美國社區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師資鑒定標準完全相同,因美國教師認證是由各地高等教育認證單位負責,鑒定標準可能因區域不同而有所區別,但不會因為學校類型不同而有差異。譬如維吉尼亞州的大學教師由南方高等教育組織負責認證,不管是二年制的社區學院還和四年制大學標準一致,認證者也是同一批人。
另外,絶大多數四年制大學的教授都在社區學院兼課。同時,還有許專業領域的主管願意在社區學院執教一至兩門課,把經驗專長教給學生。為了讓社區與四年制大學順利接軌,社區學院在一些課程的設計上,甚至於大同小異,常春藤大學與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內容差別其實不大,但學校程度好壞仍在乎學生的學習成果。社區大學對學生修課並未設限,且由於家庭收入及背景,可能影響畢業率,因此,美國媒體評估大學評級,仍未納入社區大學。
近年來,許多中年失業的人發現社區學院的技術職業發展中心(Workforce Development Center)提供了多種職訓練課程。美國社區學院大多是公立學校,他們與地方經濟發展早就形成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對接關係,在社區學院中,經常可以找到一些公司行號合作的專案計劃,甚至許多教授可以推薦好的學生到合作公司去見習任職,學生實習的過程往往就是準備就業的過程。
社區學院也是轉入四年制大學的最佳選擇,只要學生堅持認真念書,轉入州立4年制大學絶對不是問題。根據統計,美國四年制大學有將近三分之一學生可能在前兩年遭退學或被迫重修,其間有很多原因。有部份學生在升大學前未做好準備,離開家住進校舍後沒有人管,無法自我節制,甚至不能好好上課而荒癈學業。
有部份亞裔學子從小被父母逼著學習,在大學裡有人督促不懂怎麼念書。美國的大學教育比初高中的教育要嚴格很多,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仍抱著中學念書的習慣,難免在前兩年就被淘汰。
學生轉進 名校歡迎
然而,上述情況卻給了社區學院學生替補的空間,四年制大學一向歡迎學業成績好的社區學院學生轉入,因社區學院學生有60%的學生為半工半讀,表示他們能夠有效運用時間,還可以把書念好,這類學生的毅力當然令教育者肯定。
同時,由於社區學院學生絶大數都有工作經驗,他們比起18至22歲家境好而從未工作過的學生,在為人處事上相對更加成熟,許多四年制大學校長認為,來自社區學院的學生有助於改變大學校園的面貌。
州立大學與社區學院都有協議,每年有固定名額讓社區學院學生轉入四年制大學,還有一些比較具規模的社區學院會和多所當地四年制大學簽有保證轉學合約,依照每個學校GPA標準而招收社區學院不同等級的學生。
擁有23個學院超過42萬學生的維吉尼亞社區學院,目前與超過40所大學簽訂保證轉學計劃,其中還包括不少知名大學,如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等。
大學加研究所 花費5000
如此一來,尤其是新移民學生往往SAT英文成績不夠好,先進入社區學院完成前兩年的大學課程,是適合他們的求學方式,並可藉此方式節省可觀的花費。家長可依據家庭經濟狀況或子女情況,選擇不同的途徑完成高等教育。
1984年,筆者以25歲高齡移民美國,當時依維州州法規定,必須要居住超過12個以上的州民才能享受本州學費優惠,26歲進入北維州社區學院念ESL(English as Ssecond Language),前兩學年GPA超過3.9,所以順利轉入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繼續大學學業,並利用每個暑假修兩門課,以四年半間完成社區學院及四年制大學。畢業後,筆者很幸運的找到了美國電話通訊公司(AT&T)的工作,隨後再由公司的教育補助計劃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拿到資訊管理碩士。
筆者有許多擁有名校高學歷的同事,鄰座就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和碩士,筆者常與他們開玩笑說,我念社區學院一個學期學費大概約200美元,轉到馬里蘭大學一個學期也只花820元,而碩士學費則全由公司買單,大學與碩士教育總共只花費不到5000元,當然課本和住宿不在其中,這樣一算,筆者受教育的投資回率與同事們相比高得多。
美國的高等教育多元化,給予民眾自由選擇的空間。筆者深刻體會美國聯邦及地方政府用不同的途徑推動高等教育不遺餘力,所以只要想念;,總有大學的門為學生開啟,社區學院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份。
從這裡走向世界的任何地方!(From here you can go anywhere ),這個宣言充份代表美國社區學院的精神。
資料來源:世界日報教育專刊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