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地产】房利美和房地美私有化 與您的購屋成功息息相關 | 唐冠軍地產投資專家

03/31/2025     唐冠軍房地產投資理財專家

為何房利美和房地美要重回私有化的經營模式

 

20253月美國建築商大亨、前私募股權高管威廉·普爾特 (William Pulte) 為什麼要罷免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 (Fannie Mae) 和房地美 (Freddie Mac) 的十多名董事會成員。其原分析如下: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進行私有化的原因主要可以從經濟、政治和市場運作三個層面來分析。以下是詳細分析:

1.     歷史背景:為什麼它們不是私有的?

 

房利美和房地美原本是私人公司,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因房市崩盤造成重大虧損,美國政府將它們接管,納入「保護性接管」之下,由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管理,成為所謂的政府保證企業(GSEs)。

 

 

2. 為什麼要推動私有化?

房利美和房地美原本是私人公司,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因房市崩盤造成重大虧損,美國政府將它們接管,納入「保護性接管」之下,由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管理,成為所謂的政府保證企業(GSEs

 

 

(一)減少政府干預與風險

  • 私有化的目標之一是讓政府脫離風險。
  • 政府長期擔任擔保角色,若房市再爆危機,納稅人將再次承擔損失。
  • 私有化後,這些公司要對市場風險自行負責,政府不再當「最後買單者」。

(二)恢復市場競爭與效率

  • 政府接管期間,房利美與房地美被限制在一種「半公共角色」,效率與創新受限。
  • 私有化可讓公司回歸市場導向,更靈活進行業務、技術創新,提升效率。

(三)吸引私人投資者

  • 在政府接管期間,大多數利潤都被政府收走,投資人興趣低。
  • 私有化後,公司可自行管理資本與盈餘,吸引更多投資者。

 

 3. 為什麼現在特別想推動?

  • 前總統**川普(Trump**與其盟友一直主張減少政府角色並推行私有化政策。
  • **威廉·普爾特(William Pulte**被認為是與這一政策思路一致,擔任董事會主席後積極推動私有化。
  • 此舉也是想讓兩家公司重新上市、回到自由市場中運作。

 

 4. 可能的爭議與風險

  • 可負擔住宅的支持可能減弱:政府控制時會強調社會目標(如提供低收入家庭房貸);私有化後,可能會更追求利潤。
  • 監管問題:如何保證私有化後這兩家機構仍被適當監管,是一大挑戰。
  • 市場壟斷:這兩家公司市場佔有率太高,私有化可能變成「私人壟斷」。

 综合結論

私有化目的

            說明

減少納稅人風險

    政府不再為房貸市場提供無限擔保

提升市場效率

    回歸競爭市場,自由運作,提高業務彈性與創新力

吸引資金與重返股市

    吸引投資人支持、計畫重新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推動自由市場原則

    與保守派(如川普、普爾特)所支持的自由經濟理念一致

 

再進一步深入了探討「私有化動機與背景」:

 1. 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角色太大,政府難長期接管

  • 房利美與房地美佔美國房貸市場超過一半,承擔了約5兆美元(約150兆台幣)的房貸。
  • 這麼大的市場由政府長期掌控,不符合自由市場原則,也讓聯邦政府處於極高財務風險中。
  • 所以美國政府原意是:「短期接管、長期釋放」。

 

 2. 財務表現恢復,讓私有化成為可能

  • 2008年之後,這兩家公司經歷重整,如今每年都有穩定利潤(每年淨賺百億美元以上)。
  • 這使得他們具備重新成為「獨立上市公司」的基礎,也吸引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重新討論私有化。
  • 甚至出現許多私募基金、投資人開始收購他們的股份,押注將來私有化後能獲利。

 私有化的可能方式:

 過去幾年提出的私有化方法有幾種:

方案

說明

IPO(首次公開募股)重新上市

  公司將股票重新在證交所掛牌,由民間投資者持有

管理層收購或財團入股

  由金融機構或投資基金組團收購公司股份,改為私有

政府逐步減持股份、讓市場主導

  類似過去美國對AIG的做法,逐年釋股給市場

 

 各界的觀點與爭議分析:

A.   支持者的觀點:

  1. 市場效率更高:讓資本與風險回歸市場,激發房貸產品與金融創新。
  2. 政府退出房市可讓財政更穩定:不再擔任最後擔保者,納稅人風險降低。
  3. 股東權益重生:許多持股者(例如私募基金)可望獲利,推動市場活力。

B.    反對者的觀點:

  1. 社會使命會被弱化:如幫助低收入戶購屋、推動平價房貸等政策恐會減弱。
  2. 壟斷問題更嚴重:即便私有化,這兩家公司還是壟斷房貸市場,風險依然集中。
  3. 金融系統性風險仍存在:若私有後缺乏監管,一旦再爆危機,政府仍得介入。

 

國際比較角度(補充參考)

  • 在中國,房地產金融由國有銀行主導;而美國強調「去政府化」與市場主導。
  • 私有化行動正反映美國保守派對市場干預的質疑,特別在川普主導下更為明顯。
  • 相較之下,歐洲一些國家保留一定程度的國家參與,用以確保房市穩定與公平。

 

附上:專家們的研究探討如下:

第一部分:圖表版整理房利美 / 房地美私有化的核心概念

項目

             內容說明

原始角色

政府創立的「政府擔保企業」(GSEs),提供房貸資金流動性

2008年金融危機

巨額虧損,美國政府接管,納入「保護性監管」(Conservatorship

目前狀況

每年獲利數百億美元,但盈餘大多上繳政府,股東權益被壓縮

私有化動機

恢復市場導向、減少納稅人風險、吸引資本、重返自由市場

主要爭議

弱勢貸款戶權益縮減?壟斷問題?未來監管機制?社會責任怎麼處理?

支持者主張

自由市場效率高、政府退出風險、能創新房貸產品

反對者憂慮

私利導向恐傷及首次購屋族、低收入戶,社會公平弱化

 

第二部分:年表形式私有化相關進程與關鍵事件

年份

         事件的内容

1938

房利美(Fannie Mae)由政府成立,穩定房貸市場

1970

房地美(Freddie Mac)成立,加強房貸證券化機制

2008

金融風暴爆發,兩者接連出現巨虧,美國財政部與FHFA將其接管

 2012

所有盈餘開始直接匯入政府帳戶("Net Worth Sweep"),投資人強烈反彈

 2016年後

開始出現私有化聲音,川普政府期間嘗試推出改革計畫,但未完成

2020

FHFA提出「資本重建」規劃,希望讓兩家公司具備足夠資本再上市

 2024-2025

威廉·普爾特接任董事會主席,開始清洗管理層、重新啟動私有化與資本重建流程

預測:若資本儲備足夠並通過監管審核,最快可能於 20262027年間重新上市(IPO

 

第三部分:私有化對「購屋者」的具體影響

項目

私有化前(政府接管中)

私有化後(市場導向運作)

貸款利率

穩定偏低,由政府支持擔保機制

可能會依信用與收入調整,高風險族群利率上升

 首購族貸款政策

政府要求機構支持低收入與首次購屋者

企業以獲利為目標,可能收緊標準、提升首付門檻

 文件與流程

申請流程規定嚴格但標準化

公司可能自行設計流程,靈活但缺乏統一性

產品創新

較受限,強調穩定與社會責任

可能推出彈性房貸、創新償還方式,適合不同需求客戶

市場風險

政府擔保背景,風險由國家吸收

風險轉嫁給投資人與借款人,市場波動性加大

可負擔住宅推進力

有任務性要求支持弱勢族群

若無政府補助政策介入,可負擔房源恐減少

 

 補充建議(購屋者角度):

  1. 信用良好、自備款高的族群:私有化可能帶來更多產品選擇與優惠。
  2. 收入不穩定或首次購屋族:應注意貸款標準可能收緊,提早規劃信用與儲蓄。
  3. 關注政府後續補助或保證政策:例如:聯邦的「住房券」或「擔保貸款計」,可作為購屋輔助來源

 

總結上述論點:

房利美與房地美的私有化,是一場政府從金融市場撤退、讓風險與利益重新回歸私人部門的經濟實驗。但這過程必須兼顧社會責任與市場監管,否則可能重演2008年的悲劇。

房利美和房地美私有化 為何與我的購屋成功息息相關

讓你更清楚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私有化對你購屋成功的影響。

背景說明

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角色是什麼?

  • 它們不直接貸款給你,而是買下銀行已放出的房貸。
  • 這個機制的最大功用是:確保銀行永遠有錢可以借出去。
  • 換句話說,有了他們,銀行不怕沒錢貸款給你,貸款市場會變得健康、有活力。

 

 私有化後會出現的問題與情境模擬

 情境一:你去銀行申請貸款

假設你月薪7萬,打算買一間1000萬的房子,想貸款800萬(貸款成數80%)。

如果房利美/房地美還是政府控制的狀態:

  • 銀行知道這筆貸款可以賣給房利美風險不會全落在自己身上。
  • 所以銀行樂意放貸給你,即使你頭期款少、信用分數不是頂尖。
  • 利率可能是:1.9%~2.2%30年期)

但如果他們私有化了:

  • 銀行知道這筆貸款「自己要背風險」,或是要賣給房利美時代價更高。
  • 銀行會要求:
    • 更高的信用分數(例如700分以上)
    • 更高的頭期款(可能要25%甚至更多)
    • 更高的利率(可能變成2.8%~3.5%
  • 意思是:
    • 每月多付幾千元甚至破萬
    • 還可能因條件不符被拒貸

 

情境二:購屋補助與首購優惠可能消失

很多首次購屋族(First-time homebuyers)目前能享有:

  • 低頭期貸款(3%5%
  • 政府擔保計畫(比如 FHA loan
  • 房利美、房地美提供的低收入者特別利率計畫

這些計畫都建立在這兩家機構「配合政府政策」的立場上。

私有化後,這些計畫將可能減少,因為企業要獲利,不會做低毛利貸款。

 

數據補充:利率差一點,總成本差很多

假設你貸款 800 萬,30 年期貸款:

年利率

每月還款

30年總利息

2.0%

29,590

266 萬元

3.0%

33,720

431 萬元

4.0%

38,180

744 萬元

只差 2% 的利率,30 年下來你要多付478 萬元的利息!

 

未來趨勢觀察(給你行動建議)

如果你是潛在購屋者,這些值得注意:

  1. 觀察房利美/房地美的政策動向與改革方向
    若真實現私有化,貸款策略要提早規劃。
  2. 把握現階段政府支持政策還在的時期
    趁利率低、補助多時,盡早評估是否可以進場購屋。
  3. 注意你的信用分數與財務健康
    私有化後門檻變高,有良好信用與儲蓄才站得穩。

 

舉例: 舉例: 美國房價100萬,頭期款5萬。30年貸款,年利率6%。地税2%、房屋保險費1%。管理費1%,保養費3%汽車月供款$600.,汽車保費每年2000元。學貸每年3000元。人壽保險費每年2000元。健康保險費每年3600元。個人所得税税率40%。請問我單身一人,年收入是多少才能養的起全部的生活費

税務專家與貸款專員來幫你逐項計算你購屋後的完整生活開銷,並反推你需要的**最低年收入(稅前)**是多少,才能支撐這樣的生活條件。

 

基本房屋資訊(按你提供的數據)

  • 房價:$100
  • 頭期款:$5
    ➡️ 貸款金額 = $95
  • 貸款條件:30年期、年利率6%

 

 一、貸款還款(月付)計算

使用標準房貸計算公式:
M=P×r(1+r)n(1+r)n−1M = P \times \frac{r(1+r)^n}{(1+r)^n - 1}M=P×(1+r)n−1r(1+r)n​

其中:

  • P=950,000P = 950,000P=950,000
  • r=0.06/12=0.005r = 0.06 / 12 = 0.005r=0.06/12=0.005
  • n=30×12=360n = 30 \times 12 = 360n=30×12=360

 每月房貸約為:

M≈950,000×0.0059955≈$5,696M ≈ 950,000 \times 0.0059955 ≈ \$5,696M≈950,000×0.0059955≈$5,696

 

 二、其他房屋相關費用(月)

費用類別

百分比 / 數字

每年($

每月($

地稅

2% of 房價

$20,000

$1,667

房屋保險

1% of 房價

$10,000

$833

管理費

1% of 房價

$10,000

$833

保養費

3% of 房價

$30,000

$2,500

小計

$70,000/

$5,833/


三、其他固定支出

費用項目

週期

金額(年)

每月平均($

汽車月供款

$600×12 = $7,200

$600

汽車保險

$2,000

$167

學貸

$3,000

$250

人壽保險

$2,000

$167

健康保險

$3,600

$300

小計

$1,484/


 四、每月總支出總結(含房貸與所有生活成本)

項目

每月支出($

房貸還款

$5,696

房屋稅/保險/維護等

$5,833

其他生活支出

$1,484

總計支出

$13,013


五、反推年收入(含所得稅)

你說你的個人所得稅率是 40%,所以我們反推:

稅後收入≧13,013×12=156,156(年)稅後收入 13,013 × 12 = 156,156(年)稅後收入13,013×12=156,156(年)

要讓稅後收入達到 $156,156

稅前收入×(1−0.4)=156,156稅前收入≈156,1560.6≈$260,260稅前收入 × (1 - 0.4) = 156,156 \Rightarrow 稅前收入 ≈ \frac{156,156}{0.6} ≈ \$260,260稅前收入×(1−0.4)=156,156稅前收入≈0.6156,156​≈$260,260


 結論:你的最低稅前年收入應為約 $260,000 美元/年。

若你單身,沒有其他家庭成員需要扶養,要維持上述生活條件,你的最低稅前年收入應為約 $260,000 美元/年。

請您讀 我的續篇

如何善用房利美和房地美房貸功能 打造自己的地產王國

 

唐冠軍說:「能成功買到第一幢自住屋,這是你個人投資理財美夢實踐的第一步,你能跨出這一步,代表你的人生舆事業開始走向光明的第一步,期盼各位能更上一層樓,達到鵬程萬里,展翅高飛的境界。再成功投資到各種事業或商業地產,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地產王國。」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唐冠軍房地產投資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