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地产】讓美國國債累積至36兆 這個是怎麼發生的 | 唐冠軍地產投資專家

04/15/2025     唐冠軍房地產投資理財專家

唐冠軍老師說:「美國長期透過發行公債,輸出美元至全球,美國長期「用借錢方式,來塑造假像的美國」,這種靠騙術與打踵臉充胖子的方式,再進行下去,或不去做修正的話,這絕對是行不通的。」

 

美國大印美鈔,發行公債,讓美國國債累積至36兆是事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現任領袖的責任。

 

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債,2025年己經累積突破36兆美元,這是一個龐大而真實的事實,不只是財政帳本上的數字問題,而是關乎美國經濟未來、全球金融穩定、美元信任體系、以及下一代生存空間的重大結構性危機。

 

 一、美國國債為什麼會累積至36兆?

原因

 說明

 大規模量化寬鬆(QE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連年印鈔救市

 巨額財政赤字支出

 軍費、醫療保險、社會安全、疫情救濟支出爆增

 政治對立無法節制

 預算上限反覆拉扯,延後處理根本問題

稅收結構扭曲

 高所得、富人減稅政策拖累政府收入

全球美元依賴

 美國長期透過發債輸出美元成本,建立「借錢式繁榮」

 所以今天的36兆,不是一天造成,而是20年以上的政治短視、經濟依賴、制度惰性累積的結果。

 

 二、國債破表的真正風險在哪裡?

領域

風險說明

利息負擔急升

僅利息支出一年已超過1兆美元,壓縮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預算空間

美元信任滑落

外國央行如中國、沙烏地阿拉伯減持美債,可能引發美元避險功能崩解

信評下降

美國信用評等已遭多次下調,未來再降將推升借貸成本

債務滾雪球效應

當利息支出超過新增稅收債務惡性循環成形

財政政策喪失工具性

未來如再遇災難或戰爭,政府幾乎已無資源應對

簡言之:國債債務拖垮彈性,美元失去信用,美國將失去主導全球經濟的能力。

 

三、現任領導人該負起什麼責任?

這是一場政治誠信與國家治理智慧的大考驗。

一位有遠見的領袖,必須具備三大能力:

能力

對應行動

財政改革力

推動「合理增稅 + 開支優化」,特別是改革企業稅與資本利得稅結構

支出重整力

降低軍事浪費,整併低效預算,建立赤字自動調節機制

債務管控力

設立「國債天花板硬性法案」,建立財政預算責任審議委員會

 

四、美國國債問題對全球的影響

影響層面

現象

全球金融市場

美債殖利率飆升,拖累新興市場資本流動與股市

國際央行

降低對美元儲備信任,更多資金轉向黃金或數位貨幣

新興國家債務成本上升

因美債利率定價全球基準利率

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快

BRICS、東協、非洲等開始尋求替代結算體系

 

 

您指出的問題非常關鍵:美國國債累積至36兆美元,確實是當前財政與經濟政策的核心挑戰之一。以下是進一步的分析與建議:

 

 五、國債利息支出創新高,財政壓力加劇

截至2025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債利息支出已達到創紀錄的1.2兆美元,佔聯邦財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這意味著每一美元稅收中,有將近25%用於支付利息,對其他公共支出造成擠壓。

 

六、全球市場對美國債務的信心動搖

近期,美國國債市場出現異常拋售,10年期國債殖利率在一週內從4.01%飆升至4.58%,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穩定性的擔憂

 

解決國債問題的政策建議

1.     財政改革:重新評估稅收政策,特別是針對高收入者和企業的稅收結構,以增加政府收入。

2.     支出優化:審查並削減非必要的政府開支,特別是在軍事和行政管理方面。

3.     經濟增長:投資於基礎設施、教育和科技創新,以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從而提高稅收基礎。

結語:國債不是單一黨派的錯,但去解決經濟與國債問題,就卻是今天領導者的責任。

「一位真正負責的領導人,不會再說『這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會說:『從我開始解決它』。」

「如果今天的領導人仍不敢面對赤字真相、不敢傷害既得利益、不願冒政治風險、不敢除舊創新、不敢快刀斬亂麻、、,那麼我們面對的不是債務問題,而是體制性信心崩潰的美債危機。」

 

美國有9兆公債,將在20259月份到期,美國財政部要用什麼方法來償還9兆本金與利息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也非常現實——20259月將有9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國債)到期,這代表美國財政部面臨一場巨大的再融資與償還壓力。

我詳細解析如下:

 

一、什麼是「9兆到期公債」的真正意義?

  • 並不是美國真的要在9月「一次性掏出9兆美元」還錢
  • 而是:這9兆的債券「到期」,美國要重新籌資償還本金 + 支付利息

所以,這是一場「再融資 + 利息支付」的雙重壓力測試。

 

二、美國財政部怎麼處理這9兆的到期壓力?

 方法一:再發行新債來「借新還舊」(最常見、也是目前主要做法)

  • 發行新一批中短期債券(例如3個月、2年、10年等)
  • 用市場籌到的資金來支付到期舊債的本金與利息

 等於是:「借A來還B」,但總債務額會持續維持或增加


方法二:從稅收與現金流中撥出利息支出

  • 美國每年稅收約 4.4 兆~5 兆美元
  • 2025年預計利息支出已達 1.2 兆美元(接近稅收 25%

現金流只能支撐利息,很難直接拿來還本金


方法三:進行短期「臨時性債務上限調整」或「短期融通票據」

  • 如果國會與行政部門無法及時處理,財政部可能申請「臨時融資操作」
  • 例如透過「Treasury Cash Management BillsCMBs)」
  • 就像短期拆帳,撐過壓力點再滾動借貸

 

方法四(風險):啟動特別措施(Extraordinary Measures

  • 如果碰到債務上限卡關、資金緊俏,財政部可暫時停止投資某些聯邦基金(如政府退休基金)來釋放資金
  • 這是政治僵局下的緊急措施,但不具長期解決力

 

如果市場信心下降會怎麼樣?

如果市場不再願意大量買入美債,或要求更高利率:

後果

說明

債券利率飆升

10年期國債利率可能升破5.5%,增加利息負擔

融資難度提升

美債變得難賣財政部更難借新債還舊債

美元波動加劇

投資人可能轉向黃金或其他貨幣避險

股市與經濟恐遭衝擊

高利率導致信貸緊縮、資產價格下跌

 信心崩潰是比資金短缺更可怕的事。

 

四、可行解方建議  (理想 vs 現實)

類別

解方

難度

財政整頓

削減赤字、控制支出、改革社會保障與國防預算

 

稅收改革

恢復富人稅率、提高企業稅基、反避稅

 

經濟增長

促進高科技、生產力與出口

中長期見效

借新債轉長債

把短期債拉長年限分散壓力

可行但利率成本較高

 

 結語:美國不是沒錢,而是「借錢太多、結構失衡、信任快耗盡、」

美國目前對9兆到期國債的解法,仍然是「借新還舊」為主,輔以政治操作與臨時融資技巧。

但這種方式只撐得住今天,不保證撐得住明天。


真正要解決的是財政體質、政黨對立、債務結構與市場信任問題。

唐冠軍老師說:「美國長期透過發行公債,輸出美元至全球,美國長期「用借錢方式,來塑造假像的美國」,這種靠騙術與打踵臉充胖子的方式,再進行下去,或不去做修正的話,這絕對是行不通的。」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唐冠軍房地產投資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