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一馆两用体现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利用理念

  來源 東方網    黄洁    發表時間:11/13/2021     瀏覽 163 次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实习生 杜逸

    国家游泳中心曾经是2008年奥运会时的“水立方”,如今通过成功的“水冰转换”,成为了即将承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的场馆。改造后的“冰立方”将成为世界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也将成为冬奥史上首个在临时冰面上铺设赛道的双奥场馆。“一馆两用”,充分体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利用”理念。

    走进已完成华丽转身的“冰立方”,四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映入眼帘,这块场地是此次设计的最大亮点,也是改造的最大难点。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改造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再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转换”,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四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这种转换模式不仅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的互换,还实现了转换材料的重复利用,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北京市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说,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据了解,“水冰转换”是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结合的成果,也是对“可持续利用”理念的最好诠释。

    “冰立方”其实是由一副“骨架”、两套“系统”、一个“中枢”打造形成的。一副“骨架”,即在游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要把泳池里的水抽干,然后在泳池内搭设可转换架体。而“水冰转换”的关键环节就是制冰,增加制冰设备也成为场馆改造的重要工作。现在的赛场旁边有两组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体的动脉和静脉,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则相当于毛细血管,与动脉静脉相连,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打开制冰机组使其运行,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因为冰壶比赛对现场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比赛场馆未能得到有效密封,就会造成冰面起雾,直接影响冰壶比赛无法进行,为此国家游泳中心对比赛大厅一层及池岸层的出入口进行了物理改造,增加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并对屋顶膜结构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了封堵。改造后的场馆还将实现智能升级,全新的群智能系统将有效监控比赛大厅的热湿环境和光环境的变化,适时调节场馆内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以满足赛场需要。

    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称赞:“国家游泳中心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考虑十分周到,各项防疫措施也很到位,我对世锦赛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