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星堆5号坑被整体打包运走了……

  來源 東方網    吴晓铃     發表時間:03/03/2022     瀏覽 297 次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摄影 向宇           

重达1500多斤的泥土被木箱包裹得严严实实,缓缓升出地面。当这件“庞然大物”稳稳挪至一旁的推车上,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成功了!

    这是三星堆祭祀区5号坑整体切割搬迁的现场。3月4日,耗时一个多月进行方案研究、模拟搬迁以及连续切割包装以后,三星堆5号坑终于成功完成整体切割,顺利搬迁至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未来,这座发现了黄金面具和大量金箔片、象牙雕残片的“黄金坑”,将继续进行实验室考古,力求解开满坑金器背后的秘密。    

    出坑现场

    为何搬迁?

    面积小文物多 不便现场发掘

    三星堆5号坑,是新发现6座祭祀坑中最小、也最神秘的一座。在去年年初的发掘中,一件残缺的黄金面具一举惊艳全国。伴随考古工作的推进,美丽的鸟形金箔片也一展芳颜。此外,5号坑还发现了金冠、散落的大量细碎金箔、金片以及刻有弦纹、云雷纹、羽翅纹等纹饰的精美象牙雕。放眼一看,5号坑金光灿然。    

    5号坑遍布金箔片    

    出坑现场

    然而,继去年初发掘至器物层以后,5号坑的发掘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因为在考古和文保专家眼里,5号坑要进行非接触式考古发掘非常困难。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是5号坑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据他介绍,5号坑只有大约3平方米左右,坑内除了去年提取的黄金面具,还散落着大量的金箔片和象牙雕残件。尤其这些金箔片上有圆孔,并且排列有序,可能隐藏着珍贵的信息。此外,5号坑可能还有肉眼难以辨识的微痕信息,如纺织品等已炭泥化等有机质。  

    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

    这些文物,曾经马上就来专家们的大胆想象——金面罩是不是附在大立人脸上的装饰物?鸟形金箔是不是佩戴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大量的金箔片会不会有线绳穿过、一串串悬挂在衣物上?它们会不会是祭祀者用于彰显身份的象征?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坑内发现了大量散落的金珠,它们有的不到1毫米直径,有的即使在显微镜下都不是很大。这些金珠含金量高达99%,它们是有意识制作,还是因为火烧融化成这样?同样需要证据支持。

    考虑到5号坑遗物多且细碎,遗物间组合关系不能确定,现场提取难度较大。此外,x射线探伤仪、CT等检测等设备也无法进入坑里探明遗迹层更多的情况。专家认为5号坑现场考古发掘已无法满足其发掘、保护、研究等条件,需采取整体分割提取方式搬迁至实验室进行更加科学、精细化的提取保护研究。切割搬迁回实验室考古的方案,获得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文保专家李存信等人的肯定。

    怎样搬迁?

    两次模拟 确保万无一失

    1月17日,5号坑被分为一号、二号两个区域开始分区切割搬迁。在此之前,文保人员进行了两次1:1模拟搬迁,解决了不破坏坑壁和遗存分布以及切割工艺、套箱加固工艺等问题以后,才开始实际行动。

    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文物修复师任俊锋是此次搬迁的现场负责人。据他介绍,5号坑包含文物的切割体和坑壁之间几乎只有几厘米空间,且古人掏挖的5号坑坑壁并不平整。为免破坏坑壁和切割体,工作人员只能在U形操作平台上用定制的“大型挖耳勺”慢慢掏挖。他们沿着坑壁往下深挖到离坑口110厘米深,将坑体形成孤岛式暴露,再从底部进行切割,最终将切割体移出坑内。幸运的是,1号区域东北角经探洞显示并无文物掩埋,因此成为工作人员珍贵的操作区域。在移除1号区域后,再争取空间进行2号区域的搬迁。    

    焊接外框角钢

    记者在现场看到,文保人员定制的微缩工具各式各式。尤其洛阳铲改变形状做成上大下小,这样铲子插进泥土,就能把泥土形成柱状带出来。当坑壁和切割体分离开来,先给切割体做边框固定并用薄膜将切割体包裹保湿。在切掉坑体底部时,再用L形钢做成的“挖耳勺”掏空一块区域,便将承重的木板插入。当切割体底部全部被掏空,它已经被装进了特制箱体。

    3月4日下午,5号坑第二区域的切割体最后起吊时刻。在千斤顶支顶下,工作人员焊接好外框角钢,完成“打包”;喷水壶随时喷洒焊点,避免现场焊接钢架时产生的高湿点燃木材。伴随小巧的手动起重机械龙门架手拉葫芦的转动,5号坑坑体徐徐出坑。    

    搬出发掘区域

    “我们完全按照考古人的要求完成了这次坑体搬迁。”当5号坑坑体成功搬出考古区域,任俊锋脱掉防护服时已是满头大汗,“我们的科学施工,保证了切割体没有坍塌破碎,也完全没有破坏坑壁,保留了古人挖掘时的原始信息。”   

    搬出发掘区域

    未来工作

    实验室考古 发现更多未知

    三星堆5号坑发现的金面具惊艳全国,但在考古人员看来,5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还仅仅只完成了两成,剩下的大量工作有待在实验室进行。    

    移到运输车

    在5号坑切割体移出坑内以后,文保人员迅速将其送到了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未来,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将在此进行。

    黎海超介绍,在大量散落的金箔和象牙雕碎片之外,去年3月就暴露出来的金箔以及新发现的“斧形金器”仍然原封不动静卧泥土之中。“斧形金器”,5号坑继金面具之后再次发现的最大金器,整体形状像斧头,前端有一个弧形的刃,表面还有几道规律的凹槽。相比三星堆此前出土的大部分金器,这件斧形金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厚重,最厚的地方超过3毫米。在它去年刚刚露头时,有专家根据其形状推测可能是一件象征权利的钺。如果它是一件金钺,将和金面具一起,证明它们的主人地位无比尊崇。   

    所有的秘密,等待着在实验室一一揭晓。

    黎海超说,如果在现场考古,只能从上到下一个视角,并且只能肉眼寻找,哪怕用显微镜效果也不好。换到实验室以后,使用的方法设备就会多得多。“我们将逐层提取文物,每层都要做超高精细扫描或者使用CT、X光,把所有细小的文物信息记录下来。另外,也会取土样进行精细的化学分析,去看有无丝织品痕迹。”据悉,对5号坑的发掘时间或许将长达一年。    

    安全送达文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