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经济框架”难掩地缘政治色彩

  來源 東方網    任 琳     發表時間:05/29/2022     瀏覽 331 次

                           

尽管美国在与相关国家对话中重申“印太经济框架”会淡化地缘政治色彩,强调经济议程的中心地位,但始终难以掩饰其“有效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的目的。无论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不应根据某一国的利益而冲击现行的区域合作架构,开地区一体化的倒车。

    继“重返亚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印太战略”等一系列举措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或中途“夭折”后,美国于5月23日宣布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尽管美国在与相关国家对话中重申框架会淡化地缘政治色彩,强调经济议程的中心地位,但始终难以掩饰其“有效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的目的。“印太经济框架”的排他性强、战略色彩浓厚、经济前景不明朗,终将给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带来诸多负面冲击。

    第一,“印太经济框架”看似是经济倡议,实则蕴含明显的战略意图。随着世界经济的中心向东转移,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重要性不断攀升。美国认为其旨在强化区域领导力的“印太战略”仍在经贸领域存在短板,主要原因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美国选举政治的话语体系中被判定为“政治性死亡”,而配套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区域经济安排也就因此“缺位”了。所以,拜登政府旨在重塑一个贯彻“美国优先”原则的亚太区域经济安排,呼应其提高区域影响力的战略需求,并借此为亚太国家提供与中国合作之外的所谓“替代方案”。然而,亚太地区过往成功与繁荣的密码都是合作共赢,不是地缘冲突和零和博弈。

    无论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促进区域内外的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不应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美“印太经济框架”运用经济倡议、经济手段和战略施压等方式胁迫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企图把亚太地区阵营化、北约化、冷战化的行为正在日益“蚕食”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基。

    第二,“印太经济框架”无视客观经济规律,无益于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美国动辄诉诸“脱钩”或“断链”战略,人为制造技术脱钩、产业断链,不断加剧供应链危机,破坏科技创新集群效应,如今更是把这些伎俩重点“移植”到亚太地区,这只会给亚太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制造更大障碍。美国主导下的“印太经济框架”虽然提出了诸如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一系列经济倡议,但其中心思想并不是畅通世界经济,而是给已然相当脆弱的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添堵”,其目的无非是通过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等手段,转移区域内各国涉华供应链,进而推动对华“脱钩”。

    无论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不应违背经济全球化的大原则,不应在亚太地区经贸领域内搞“新冷战”,应该按照自由贸易规则办事。亚太地区有望成为拉动疫后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任何国家都不应人为地切割区域经济的聚合力,破坏亚太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引擎作用,逆经济全球化大势而为之。

    第三,“印太经济框架”把重心放在拉拢“小圈子”上,相关经济条款“空洞无物”且“先天不足”。跟以往的经贸协议不同,“印太经济框架”更关心能否把更多的亚太国家拉入所谓的排华“小圈子”,而不是真正地借由经济框架达到降关税、减监管,向相关国家开放自由市场的目的。因此,美国一改过去“高标准严要求”的风格,一再降低框架的准入门槛,根据各方要求修改相关条款。相关国家只需加入“四大支柱”之一的讨论,就可成为框架的初始成员国。“四大支柱”涵盖了公平与适应性强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和减少碳排放、税收改革和反腐败等领域。此外,这种松散的旨在与成员国“共同制定标准”的“伙伴关系”在程序上是不需经由美国国会批准的,所以达成起来相对容易。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急于想在亚太地区形成这个排他性的“小圈子”,并不真心在乎该经济框架能否产生具体的经济效果。

    无论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不应编造空洞的噱头去拉拢“小圈子”,不应在亚太地区制造封闭孤立的氛围,应该客观中立地为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做实事。尽管美国一再重申该经济框架还处于起草、修改阶段,但有大量国际舆论指出,多方妥协致使该经济框架“空洞无物”,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唯一保留的是其浓郁的政治色彩。

    最后,“印太经济框架”重在助美索取战略资源,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有限。白宫声明在突出位置强调“作为印太地区的大国,美国要扩大在该地区的经济领导地位”,以及借此框架“确保美国国内工人、小企业和农场主具备参与印太地区竞争的能力”。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声明未明确提及借此框架印太地区将获得减免多少关税,获得多大市场,减少多少贫困。“印太经济框架”遵循的是“美国优先”原则,并不关心亚太地区整体福利的提高。“印太经济框架”把重心放在塑造排他性规则上,势必意味着这套经济框架不是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的,做大做强本区域的经济蛋糕也并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印太经济框架”涵盖了大部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分化和破坏此前该区域内各国追求和建设经济一体化的努力。

    无论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不应根据某一国的利益而冲击现行的区域合作架构,开地区一体化的倒车。亚太地区的规则应该由区域内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能仅从某一国家的政治意志出发,扰乱区域正常经贸秩序的稳定运行,乃至伤害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潜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 任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