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楼”党建样本,激发强劲生产力丰沛治理力

  來源 東方網    顾一琼     發表時間:06/18/2022     瀏覽 41 次

 

             

    恒隆广场党群服务站

    上月底,中心城区首栋“百亿楼”恒隆广场在南京西路商圈率先开启线下营业,逐步迈入常态化。这背后,楼宇联合党委“很给力”——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助力下,提前排摸楼内企业及商户诉求,帮助申请享受相关政策,提前设计防疫及恢复生产方案。

    楼宇联合党委,正是这栋“百亿楼”内的“红色内核”。强服务、聚人心,成了真正的红色生产力,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更成为楼宇招商安商稳商的“金字招牌”。目前,楼内党员逾1100名,占楼内通勤白领总人数1/8,隶属于楼内12个党支部的党员人数超548名,占整个街道“两新”党员总数的1/6。

    “红色内核”正不断“破圈”,将能量进一步注入商圈、辐射街区。去年底,基于楼宇联合党委,一个楼宇事务委员会也在恒隆建起来,辐射辖区内8幢重点楼宇,构架楼宇自治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更助力商圈和街区治理。

    楼宇党建迈入“善治理”4.0版本,经济发展高地更是党建高地——“恒隆”样本和效应,不断打破空间限制,超越商业税收单一层面,赋能更多“垂直的社区”。

    新气象不断,从“支部建在楼上”到“党委建在楼上”

    恒隆广场所在区域,曾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办公地旧址,积淀百年的红色基因,不断见证着“支部建在楼上”的新气象。

    恒隆的党建工作几乎与楼宇的快速发展同步。广场于2001年开业,2007年成为全市首幢“月亿楼”,2010年成为首幢“月双亿”楼,2021年底,成为首幢“百亿楼”。

    与硬实力相呼应,20多年间,这栋外贸及头部企业集聚的楼宇内的党建工作,也让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感触良多:紧扣新需求、新变化不断迭代,特别是近些年,不断提速。

    此前十多年,党建工作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破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让更多企业感受到“党员是企业里先进的员工”“党建能为企业创造价值”;2007年,玫琳凯、恒邦等企业率先成立独立党支部;2018年6月,在12个楼宇“两新”党支部(总支)的基础上,恒隆广场联合党委成立,完成了从“支部建在楼上”到“党委建在楼上”的跨越。    

    这样一种跨越,也在物理空间上有所映射。楼宇党建服务站点,从最初小小地下室,到物业主动免去租金、“盘”出300平方米的敞亮空间,去年底更入驻22楼“景观位”。站点功能不断升级,整合“楼小二”企业服务站、楼宇综合治理工作站、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等,也提升数字化党建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网通办”自助办理事项,还根据白领党员和企业需求提供各类文娱、职业成长等服务及培训。

    “空间和理念的迭代,就是大家对楼宇党建红色能量的认可。”楼宇专职党群工作者李峥说,“大家愿意主动来敲门,一种黏性正慢慢产生。”

    商务楼牵手居民楼,楼宇党建促就“街区表情”

    “亩产税收”不断提高,楼内企业对于党建服务的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近两年不少企业及党员提出,能否走出楼宇,做些于街区和商圈有益的事。

    去年,在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楼宇联合党委支持下,恒隆广场内多家“两新”组织的白领党员主动走进“贴隔壁”的华业居民区参与社区治理项目。白领与居民也在不断互动中相融。比如,楼内设有“益心”咖啡,白领们每买一杯咖啡,就向街道“社区发展基金”捐赠1元惠及周边社区。再如,围绕困扰白领和居民的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经多次商讨研究,制定出相关部门、楼宇党员志愿者和共享单车运营方共同清运治理单车的方案。

    商务楼牵手居民楼,带来了对话,也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对应这一变化和关切,传统基层楼宇党建架构再次创新破圈——去年12月,南京西路街道通过民主推荐方式,在恒隆广场成立了由楼宇产权方负责人、党群服务站站长、楼宇联合党委书记、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主代表等共同组成的“楼务会”,牵手商圈内8家重点楼宇,共同参与街区共治。

    疫情防控期间,“楼务会”建立完善预案、细化方案步骤,帮助重点商贸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成为全区商务楼宇样板。

    当下,“楼务会”计划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边居民区等联动,于年内推进“塑造动人城市表情”商圈共治项目,打造品质空间,提升商圈吸引力。也将探索建立约请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等共商共议楼宇事务,献计献策,让楼宇党建与区域发展互融共生,真正助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作者:顾一琼

    编辑:施薇

    摄影:叶辰亮

    编辑:束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