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推出的号称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的《奇葩说》,声称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其实还是马东主持说的更实在,这是一个基于辩论但超越辩论的节目,蔡康永念的节目口号“思想就是武器,能说就是火力”,也足以告知,节目所谓奇葩,就是强迫症型的想跟人表达交流的人。
马主持或曰马议长声言: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我们所讨论的话题事关国计民生,跟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们整个辩论现场的规则就是,随便。讲话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用到的一种交流方式,但会不会讲话,工作和生活里面最重要的关键时候你能不能讲好话,对你的人生有所帮助,才是我们做《奇葩说》的一个主因。
如你所知,这实在就是一档打着辩论旗号的娱乐节目,一如打着演讲以及考试答题旗号的娱乐节目,即便它们身上充满娱乐符号,但终归立足于所谓的知识,或者用本节目某选手的话说,再怎么样也是文化圈的事,或者拔高一点,是用文化说事,总好过看一群人气以及过气明星吃饭逛街假装真实其实依然是演的真人秀吧。
召集这样一众“奇葩”,由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组成的“马晓康”来把控节奏,提供的果然是一个放松宽容的平台。每期还会请来一位圈内神级咖登场助阵,主辩题之前有时还会有暖场热身的小话题。于是,场面真的正如预期。
既然打着辩论的旗号,每期的辩题自是关键,既要吸睛又要有弹性,有铺排延展乃至转换的空间,否则就不方便称其为娱乐节目。于是,马议长所谓事关国计民生的辩题,就是诸如“漂亮的女人是应该拼事业还是应该拼男人”“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催婚到底是爱还是变态”“没钱要不要生孩子”“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撒娇的女人会好命吗”,种种。除了正反方,候在二排的酱油同学也随时可以插话,带队的团长也不免直接上阵,自黑互怼,埋梗补刀,真的是随便。甚至过度信仰辩论社的那套规矩,都可以成为遭到淘汰的理由。而最后的胜负,虽然由现场观众按键决定,但按键的动机,正如马议长所言:你的选择不是这个话题的对错,而是正反双方谁的话更能打动你。于是正反方的票仓在拉锯中,随时会因某人的某句话甚至略嫌跑题的啰嗦,而发生游移乃至剧烈变动。它实际就是个情绪的表达,当然也是某种节目效果的配合。于是,现场氛围果然活跃,俏皮,乃至泼剌,激情澎湃,连插播的广告都是打趣呵成的,真的不留尿点。
这肯定不是一档专心让大妈们看的节目,甚至也不肯讨那些痴迷颜值担当的青少年欢心。被马东表扬为朵朵向阳开的奇葩们,对大众嗷嗷的成功不是那么肆无忌惮地执念,心灵鸡汤也遭到褒贬意义上的调侃。事先做足了功课的他们,自带流量,充满张力,鲜活的语言,落到地上都要蹦三蹦,警句金句层出不穷,譬如:女人是男人的一个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较什么劲啊;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是你能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你妈逼你跟一个人结婚那叫爱,你妈逼你跟狗结婚那才叫变态;你没有爱了,需要陪伴,所以就需要一辈子不离开我——你养条狗啊;只要给我一条缝,我就给你撕出一片爱的未来……
这是语言的狂欢,口舌的恣肆,性情的跳脱,是超犀利趴,当然是脱口秀意义上的,而且是连场版。
应该说,作为娱乐节目,奇葩们难免有演乃至装的成分,但只要话题展开,你会发现,确实有满格起码接近满格的奇葩人。而既然打着辩论的旗号,固然有话题开放性的利好,但命题之下的正反方纠缠,不免会有诡辩的嫌疑,而节目标榜的奇葩,似乎也颇有这样的可疑。但实际上,正如高晓松老师所说,节目中充满了热情的辩论,而不是充满了诡辩的辩论。奇葩们脱下虚伪假面,本性流露,是凭感情而不是凭逻辑打动人,或者如蔡康永老师所云,是用生命在辩论,于是诡辩反而得以消退。
其实,在多元和包容成为潮流的当下,这世界上似乎未必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尤其在一个人情社会里,灰色或曰模糊的地带真实存在,每个人所做出的大多数判断,其实是一个利害权衡之后的博弈,而未必一定是严峻的是非取舍,即便耿耿如道德也未必能够全方位绑架。正如马议长所说,少数派和异见者都有他的不得已。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号称康永哥的蔡老师,每当总结陈词时,理性的归纳中,总会有暖心的肺腑之言,在张弛之间,提供诚心的抚慰。高晓松老师的睿智自然不仅体现在应时应景的插科打诨,况且这个节目正是出自他的构想。
作为议长,马东总会有及时的隽语点评,譬如:这个节目或者这个游戏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能够激起我们感同身受的那个瞬间。我们的好多话题都能够在现场引起很多人的沉默,而不是欢呼。欢呼的那一刻,不是这个现场最有魅力的时候,最有魅力的是这个现场全部陷入沉默的时候。能够让在场的人进入情境,产生思考,这才是这个节目最好玩的地方。
由此就要说到马晓康了。这档节目虽然看似是奇葩们在说,但气场却是马晓康们笃定的。核心主持与节目的共生意义,其实是不需要讨论的伪命题。一档博得人气的节目,必然立足于核心主持的风格和魅力。不论知识积累,思考能力,幽默气质,媒体历练,马晓康们都有着共鸣和互补的增值效应,更有气味相投同频谐振带来的默契配搭,这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他们是节目的灵魂所在。
应该承认,随着时间的延续,任何节目都难免会有审美疲劳,调适节目形态之外,主持人也的确需要增加变量,也确实有变换主持之后精彩继续的概率存在,但前提则是必须和节目的味道频率要搭,否则也许就是另外一档节目了。所以,规避疲劳也罢,吸睛圈粉也罢,主持人的变化更替,真的需要观察。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