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蓝绿空间!雄安最新大动作来啦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11/20/2017     瀏覽 50 次

    尽管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尚未出台,但有些“硬杠杠”早就划定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未来的雄安新城,是一座水城相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之城。

    最近一段时间,雄安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蓝绿空间上又有大动作。快来看看吧↓↓↓

    

 

    白洋淀风光。刘向阳摄

 

    补水白洋淀

    11月16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开始试通水。这一工程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新、老引黄闸取水,途经河南、河北两省6市26个县,最终入白洋淀,年均将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水后,每年补水从11月份开始,到来年的2月份止,补水时间长达4个月。

    也有人担心,黄河水含沙量较大,引黄河水入淀,会不会让白洋淀变为“黄洋淀”?对此河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有沉沙池,黄河水进行沉沙处理后含沙量很少,变成清澈河水才流入白洋淀的。

    几乎是在同时,保定市委市政府决定,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联合向白洋淀补水。两大水库的水通过唐河灌渠经保定大水系、府河汇入白洋淀。此次补水将持续到12月初,共放水2100万立方米,预计白洋淀收水1400万立方米。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衡水冀州段干渠。新华社发

 

    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有大小湖泊143个。白洋淀在调节周边气候、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白洋淀面临水质下降和水资源不足问题,充足的生态补水,将明显改善雄安新区水资源环境,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挥重要作用。

    “雄安新区将大力抓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要解决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和防洪问题,决不能‘因城废淀’”。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

    眼下已经入冬,白洋淀从11月15日起开始封淀,但清清的河水、库水仍源源不断地流入白洋淀。明年开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水域更宽、水质更好的白洋淀。

    “千年秀林”工程启动

    不仅仅是白洋淀水蓝蓝,雄安新区的“绿”,在初冬时节也开始冒头了。

    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栽下了第一棵树,9号地块万亩合作造林工程正式启动,涉及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两个乡镇8个村。

    此消息一出,“雄安发布”的留言区,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雄县一铺南村发来贺电!我想去给树浇水!”“容城县李茂村发来贺电!”“安新县同口镇发来贺电,雄安加油!”……有意思的是,位于9号地块植树区域的容城县平王乡仇小王村,还有群众对大家的贺电进行了回复:“仇小王村收到贺电!大家辛苦了!!!”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树场面火热。 刘向阳摄

 

    “千年秀林”工程启动,新区百姓为何如此激动和自豪?这是因为,新区未来要种植的“千年秀林”,不仅仅是9号地块的一万亩,而是90多万亩!森林种植将是一项长期工程,将为本地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据9号地块项目负责人介绍,不同树种和不同规格的树苗,栽种要求也不一样。平均算下来,一亩地植树大约60棵左右。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招募本地村民作为造林工人,比招外来务工人员成本要低,队伍也是最稳定的。但眼下的问题是,不少本地村民对植树这个活不熟悉,要培训成为熟练技术工人需要一定时间。

    “雄安三县农民占大多数,他们非常勤劳、渴望就业,应当成为新区植树造林的主力军。” 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雄安新区90多万亩森林的种植,主要采取合作造林的方式。在龙头企业带领下,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合作方式,使本地群众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此举既为本地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可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新区建设,实现与新区共同成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俯瞰白洋淀。新华社发

 

    新区建设需要每一位群众的参与

    雄安新区一幅蓝绿交织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些大动作背后,也释放出了这样一个强烈信号:无论是白洋淀的生态修复,还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种树浇树护树,需要造林工人和园丁;清淤泥、净水道、割芦苇,需要“河长”“淀长”……对三县广大农民来说,即使将来不种地了,仍会有大量合适的工作岗位。

    未来的雄安新区不是“水泥森林”,而是拥有大片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的城市,蓝绿空间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点与其他城市有着本质不同。大面积的森林和水域,以及保留下来的农田,都需要大量人力耕耘和保护。“农、林、渔”虽然行业上有所区分,但仍是大农业的概念,都是与土地和水域打交道,对新区本地农民来说并不陌生,这个“转弯”没有那么大,适应起来也比较容易。

    雄安新区有这么好的规划设计,对本地农民又有这么好的政策,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句话:新区明天会更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为雄安新区加油点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