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扶持本土力量收失地 牺牲亚外引援变风向

  來源 東方網    肖赧    發表時間:11/20/2017     瀏覽 127 次

    

 

    金基熙

 

    中超·聚焦

    2017赛季只剩下一场足协杯决赛,各俱乐部都已启动引援计划。按照中国足协推出的职业联赛“外援新政”,明年中超联赛每家俱乐部全季外援引进总人次、同时注册人数和同时在场人数分别为6人、4人和3人。由于新政并未对亚足联外援注册及上场人数具体限定,因此4支亚冠参赛队与其他12支球队的外援配置必然出现差异,对中超联赛的竞争也会产生影响。不过新政削减外援数量的同时向U23球员倾斜,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本土球员收复失地,而“牺牲亚外”也将成为中超的一种趋势。

    亚外闻风“逃离”中超

    足协杯决赛第2回合将于本周日在上海体育场举行,中超最后一张亚冠入场券将水落石出。按计划,2018赛季国内职业足坛首次转会窗口于明年1月1日开启直至2月28日。受外援及U23新政的影响,新赛季中超每队同时注册外援人数为4人,同时在场外援人数最多为3人。其实从2017赛季业已推出的外援新政来看,虽然外援同时注册总人数没有变化,但因外援同时上场人数减至“最多3人”,中超还是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闲置外援”,特别是亚足联外援。

    在今年夏天转会窗口开启之际,金亨镒、张贤秀、金承大、尹比加兰和洪正好等5名韩国外援先后离队。在留守中超的7名韩国外援中,除天津权健的权敬源外,大部分都已被边缘化,明年执行的新政客观上也加剧了亚外被“清洗”的态势。在上周末足协杯决赛首回合较量中,申花队韩国外援金基熙甚至连替补资格都没有。而在本赛季中超落幕后,也有多名亚足联外援离开中超,包括中赫国安的乌兹别克斯坦国脚克里梅茨等人。

    足协不给亚冠球队搞特殊

    在2012赛季中段,中国足协为配合参加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应对多线作战,曾推出过“同时注册7名外援”的亚冠球队优惠政策。由于当季只有广州恒大一支球队从亚冠小组赛中突围,因此该政策的实际受益者也只有恒大一家。而由于该政策涉嫌制造不公平竞争,被其他俱乐部所诟病,政策于2013赛季被废止。按照足协新政,每支中超球队可以同时注册4名外援,且可全部为非亚足联外援。但亚足联目前在亚冠比赛中仍执行“3+1”的外援使用政策,即各亚冠参赛队可同时注册4名外援,其中至少1人为亚外。那么参加亚冠的4支中超球队和其他12支中超球队在引援配置方面的差别就会产生。换言之,亚冠参赛球队因为需要引进亚外而在外援贮备方面可能会吃亏。

    据悉,对于上述可能性,足协内部也曾有过预判。在规则讨论过程中,有人曾提出给4支亚冠球队设计一定的优惠政策,并根据在亚冠竞争中的“进度”区别对待不同球队,比如“给亚冠参赛队多配置1个外援名额”。但出于公平竞争考虑,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采纳。

    中超“牺牲亚外”在所难免

    亚足联之所以在2009年改制亚冠初始就推出“3+1”的外援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旗下各会员协会顶级联赛间的交流,特别是人员交流,以整体拔高亚洲职业足球的水平。但由于亚冠联赛分布范围广,有些会员协会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并没有落实到“严丝合缝”,其中就包括日本、韩国联赛。在近几个赛季的亚冠赛场上,日、韩俱乐部队单场比赛只安排1个或2个外援登场的例子数不胜数,而韩国浦项制铁2013赛季还以“全韩班”夺得K联赛桂冠,并且在第二年的亚冠小组赛中大比分战胜拥有豪华外援配置的山东鲁能。由此不难看出,日、韩球队对于外援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中超球队。目前身为亚足联竞赛部负责人的韩国人申晚吉也曾表示,韩国联赛并不强求亚外登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亚外并不一定强于韩国本土球员,而在本国最优秀的球员登陆欧洲之后,韩国联赛也需要在培养锻炼本土球员方面担负更多责任。

    从足协新政来看,亚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逐步清出中超的境地。不过,新政的执行并没有违背亚足联相关规则。此外,U23本土球员新政虽然有益于年轻球员被挖掘和提拔,但综合实力介于外援及年轻球员之间的绝大多数本土其他年龄段球员的生存问题也应引起足协的重视。随着外援人数被削减,腾出来的上场名额更有益于本土球员的优胜劣汰,无论竞争结果如何,受益的都将是本土球员。既然日、韩联赛在设计外援政策方面更多考虑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中超“牺牲亚外”也无可厚非。欧美强援加本土精锐力量,必将成为中超大多数俱乐部的标准配置。

    文/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