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点亮生命 热血温暖星城
长沙无偿献血宣讲接力棒传递13年,感染百万余人次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宣讲进校园,让长沙各高校掀起团体献血的热潮。图为中南大学国防生集体献血。彭放 摄
近年,无偿献血宣讲形式不断创新。图为长沙血液中心组织高校学生在血液科普文化馆(湖南省血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余劭劼 摄
你知道吗,作为拥有众多优质医疗资源的省会城市,长沙的临床用血需求逐年上升。目前长沙每天至少需要500名健康适龄的爱心市民参与无偿献血,才能保障全市200余家医院临床救治的用血需求。
自2006年以来,长沙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这其中汇集了成千上万市民的无私大爱,也凝聚着采供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自2004年起,长沙血液中心开展无偿献血宣讲,宣讲者深入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在星城大地掀起团体献血的热潮。
“庆祝18岁成年礼,无偿献血是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近日,无偿献血车开进长沙医学院,870多名青年学子踊跃献出爱心。长沙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宣讲,让很多刚满18岁的大一新生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第一次勇敢地走上献血车。
从2006年至2016年,长沙年献血人次从7.03万增长到14.8万,年献血量从22.69吨增长到53.6吨。今年1-10月,全市献血人次超过13万,其中大学生献血人次占全市总人次近30%。从2004年无偿献血宣讲首次进高校,到如今实现全市大中专院校全覆盖,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师生无偿献血的热情。13年来,宣讲接力棒代代相传,在高校、部队、企业、社区播下“公益红”的种子,感染了百万余人次奉献爱心,为长沙740多万城乡居民的临床用血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1棒 探路
用亲身经历消除市民误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当年长沙仅有6132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当时,长沙大部分献血来自街头,采供血工作“靠天吃饭”,每到酷暑、寒冬等街头献血淡季,血源紧张的现象尤为突出。
2004年,长沙血液中心成立血源科,急需一名工作人员专职开展血源招募和宣讲工作,从部队转业的刘惠萍成为领导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刘大姐在部队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经常参与无偿献血,用亲身经历结合专业知识,到群众中开展宣讲工作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当时的血源科主任廖凯说,为了工作的需要,从相对单纯、轻松的采血科调入新成立的血源科,刘惠萍没有丝毫犹豫。
每天早上7时前出门,一趟一趟跑高校、进社区,从宣传发动到联系采血车的停放场地、电源安排,采血期间为献血者一对一答疑解惑,刘惠萍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血源招募、献血宣讲工作。
“当年社会上很多人对无偿献血工作不理解,有人对献血无损健康提出质疑,甚至当众质问我是不是贩血的。”刘惠萍总是微笑面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解释。很多人受到她宣讲的感染,纷纷走上献血车。2006年全市献血人次达到7.03万,长沙首次实现了临床供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历史性跨越。
2008年初,长沙出现罕见冰灾,街头献血者数量急剧减少,刘惠萍加班加点开展血源招募工作。有一天,她在前往省武警总队宣传献血工作的途中不慎滑倒,只听到“咔嚓”一声,右手立即像皮球一样肿起来。她靠有旧伤的左手支撑着爬起,忍痛继续开展献血组织工作。“看到我肿起的右手,来献血的武警战士争着要送我去医院。”刘惠萍谢绝了战士们的好意,一直坚持到当天的献血工作结束,才赶往医院处理。经检查,她右手桡骨骨折,急需住院治疗。刘惠萍不顾医生劝阻,抱着“石膏手”继续投入到血源招募工作中,保证了极端恶劣天气没有出现血荒。
刘惠萍还有一个光荣的身份——固定无偿献血者。她至今捐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37次,献血总量12300毫升,相当于3名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等荣誉。如今,刘惠萍已转入成分科,她的爱心事迹仍然感染着无数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第2棒 发展
实现无偿献血量10年翻一番
2011年前后,受到“郭美美事件”等的影响,无偿献血事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包括长沙在内的全国许多城市街头献血量急剧下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温州市民深夜排队献血,一天内,温州的血库从告急到装满。同样是无偿献血,为何一方面“求而难得”,一方面“爱如潮涌”?长沙血液中心主任王双林认为,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让爱心常态化。血液因受保存期限的影响,决定了这项工作没有休息日,出现重大事故需要人们踊跃奉献爱心,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也需要市民去充盈血库。因此,无偿献血要做好长期“感动性宣传”。
在一些无偿献血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实践证明,团体招募是保证献血量的“法宝”。依靠团体献血,可以建立更稳定的血源队伍,有效提高采血量。2012年,长沙血液中心成立了团体招募科,重点开发企业、部队、高校和政府部门等团体的献血潜力。
“刚开始经常有单位把我们当作推销人员而拒之门外,有时想和单位负责人见一面都要动用各种关系。”当时的团体招募科主任胡敏回忆,长沙血液中心的领导班子建立了责任制,分头亲自跑企事业单位联系沟通。团队招募讲师熊波起早贪黑,靠公交车、出租车、中巴等交通工具辗转于各家单位,有时一家单位登门上十次,终于感化对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组织师生献血后,每人在“无偿献血爱心林”种下新苗;一家民营医院开业当天组织上百名员工集体献血;武警湖南总队直属支队官兵才下训练场,又上献血车……统计数据显示,长沙血液中心团体招募科成立后,随着一场场宣讲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进高校,团体献血逐渐被接受,一些单位纷纷主动预约采血车上门。到2014年,长沙人年无偿献血量相比10年前翻了一番,血液库存基本实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总量不少”的良好局面。
第3棒 创新
团体献血成为时尚公益活动
近年,郑杨、刘靖斓、陈惠甦等一批“80后”“90后”讲师接下了无偿献血宣讲的第3棒,宣讲形式不断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团体献血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公益活动。
横幅加海报的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今天的年轻人,长沙血液中心一方面派出讲师,结合亲身经历,对从无偿献血不会传播疾病、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到为什么临床用血是有偿的、无偿献血者的用血报销政策等进行宣讲,另一方面推出花样翻新的活动,增加年轻人的参与度。
结合宣讲中学到的献血知识,长沙血液中心多次在高校组织无偿献血海报设计大赛,让大学生把无偿献血知识融汇到海报设计中,并通过获奖海报展览感染更多的同龄人。“每一个播撒爱心的人都希望自己‘爱有所值’。”陈惠甦介绍,长沙血液中心每年都会举行开放日活动,让献血者了解一袋血从采集到输入患者体内的“旅程”。近日,长沙血液中心组织的“血同脉 爱同行”环城骑行宣传活动吸引了来自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高校数十名志愿者,在20公里的骑行途中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
一场场宣讲、一次次活动,让“公益红”的种子在星城大地生根发芽。如今,很多高校把无偿献血宣讲作为大一新生的入学“必修课”,一些企业甚至设立了本公司的集体献血日,打造了独特的企业公益品牌。今年6月,刘靖斓在长沙火车站献血点开展宣传时,遇到湖南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张旭龙来献血。“大一听了你们讲的课,让我第一次走上献血车,现在马上要毕业了,想在离开长沙之前再留下一份爱心。”张旭龙拿出自己的7本献血证说,无偿献血让他的四年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爱心无价,生命至上!随着市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越来越高,目前长沙千人口献血率、人均献血量等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连续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无偿献血已成为文明之城长沙的一张闪亮名片。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