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 摄影报道)12月15日,由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组与成都市青羊区残联合作建立的“希望之光”社区精神康复中心,社区精神康复实践基地迎来了五周年庆。据了解,该社区精神中心设立的希望之光会所取得了国际精神康复会所认证,并获取最高的三年认证资格,被承认为可以提供世界级康复服务给精神疾病患者的机构。
希望之光会所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创办,得到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支持,于2012年12月在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2014年7月与成都市青羊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得到香港嘉道理基金会支持,运用会所模式共同为精神疾病早期、治疗恢复期的康复者提供全面的社区成人康复服务。
会所模式源于美国,目前全球有超334家会所,遍布于34个国家。会所模式已被美国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认可,通过国家循证方案和实践证明能够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生活。
在会所模式下,精神病康复者能够自愿以终身会员的身份参与会所工作,与会所职员并肩管理会所日常运作。会员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会所也尊重他们的选择。会员在会所工作,可以发挥其特长优点,发展其工作技能,锻炼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实现能够完全独立生活,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坚持下去或继续完成学业。
资深精神护理康复专家,华西医院张树森教授介绍,这里的精神康复会所模式是一种体验性的职业康复过程,参与康复的患者不再被称为“患者”而是被称为“会员”,他们将与被称为“职员”的专业工作人员一同参与工作。会员们通过参加会所的工作,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与各种职业技能,建立自信,寻找资源与自我价值,为最终全面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会所不仅得到了青羊区残联的支持,还得到了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MSI国际专业服务组织等公益机构的支持,还有成都西正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希尔顿酒店、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企业的就业支持。
张树森教授介绍,截止目前,“希望之光”康复中心里,开设的精神康复会所已接收了150名永久性会员,其中43名实现独立就业,23名完成辅助及过渡就业,6名恢复学业。复学项目中已有33名学生实现复学。同时,康复中心已建立系统性深度个案管理80人,康复心理咨询635人次;完成13个系统家庭教育项目;开设家庭工作坊3次,共97人次参与。
“目前,全世界取得国际精神康复会所认证,并获取最高的三年认证资格的精神康复会所不到100家,而具有精神康复方面国际培训资质的基地不到10家。目前,这种世界级的培训基地在我国还是空白。下一步,我们希望能争取建成具有国际培训资格的培训基地,为我国社区精神康复实践作出贡献。”会所技术指导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康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邓红表示。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