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水网正酣,百姓对水的期盼变为现实

  來源 東方網    范 珍    發表時間:12/24/2017     瀏覽 50 次

    

 

    『阅读提示』

 

    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我省于2011年启动实施山西大水网建设。如今,大水网工程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随着水网的渐进织就,蓝图即将变成现实。

    为农业灌溉“生命水”

    “守着黄河没水吃”,是我省黄河沿岸市、县一直面临的窘况。山西大水网以纵贯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两纵),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通过河库连通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的供水大网络。“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推进了大水网中部引黄、东山供水、辛安泉供水、小浪底引黄等四大骨干工程建设。

    吕梁市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部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6.02亿立方米。工程从保德黄河北干流的天桥水电站库区取黄河水,通过383公里的输水隧洞,纵贯忻州、吕梁、晋中、临汾4市17县,供水覆盖区域2.03万平方公里、人口320万、耕地700余万亩。作为受益地区,吕梁贫困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并可新增灌溉面积150万亩。“中部引黄工程的水来了,庄稼产量就可以翻倍了,村集体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临汾市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李耀红说。

    东山供水工程,从石匣水库、云竹水库、关河水库及二期水源取水,向晋中市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5县(市)供水。工程通水后,农业受益面积42.6万亩。

    辛安泉供水工程,采用集渗流的方式取辛安泉域出露地表水,向长治市黎城、平顺、潞城、屯留、城区、郊区、长治、壶关和襄垣等9个县(市、区),提供农业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年供水量1.58亿立方米,为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发挥重要作用。

    小浪底引黄工程从垣曲县境内的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取黄河水,一级提水至板涧河水库,再横穿中条山约60公里的隧洞自流进入闻喜县吕庄水库。工程通水后,可保障运城市垣曲、绛县、闻喜、夏县、盐湖等5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恢复灌溉面积60多万亩。

    为企业送去“发展水”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如今,我省正处于改变“一煤独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水支撑必不可少。

    2016年9月,辛安泉供水工程75公里主干线全线通水,实现了向潞安集团180项目和潞宝集团供水,是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最先发挥效益的工程。潞安集团180项目是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山西省重大转型标杆项目。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分厂厂长闫强说:“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龙头企业,也作为山西大水网首个用水户,我们提前享受到了大水网带来的实际效益。目前,我们日用水量已达2万立方米,大水网稳定充足的供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

    潞宝集团副总裁韩智慧说:“潞宝集团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前期,急需水源保障。辛安泉供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我们生产用水的紧张局面。”

    目前,辛安泉供水工程已经和天脊集团、潞安焦煤、羿神能源、潞安精细化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供水意向,和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家园区签署战略合作意向。截至2017年12月21日,已累计供水706万立方米。负责供水的辛安泉供水公司副总经理高鹏说:“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形成以基础水费、预交水费、计量水费、阶梯水费为主要内涵的供水价格体系,同步建立监督合同执行的信用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水权框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另外,中部引黄工程通水后,将有效缓解工程沿线的兴县循环工业园区、临县三交工业园区以及离柳中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汾阳、孝义新型循环工业区等一批大型项目的用水矛盾。而东山供水工程通水后,将有效解决晋中5县(市)用水困难,为当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保障。

    为三晋补足“生态水”

    2017年6月17日,我省率先启动实施七河生态修复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滔滔黄河水从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第一横——万家寨引黄北干线1号隧洞出发,经七里河,过朔州市城区和太平窑水库,流入桑干河,流向下游京津冀地区的永定河。黄河与永定河实现“牵手”,这是我省首次实施黄河水跨流域生态补水。此次桑干河生态补水,除保障沿河地区工农业用水外,多余水量将进入册田水库,并根据下游地区的需要下泄,维持永定河的生态基流。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拓展京津晋冀生态环境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汾河流域曾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减少。为充分补给汾河水,禹门口提水、和川引沁入汾、万家寨引黄南干线、中部引黄和东山供水五项工程向汾河流域供水,形成“五水济汾”的水资源配置格局。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的土建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蓄水运行。2017年12月20日,东山供水工程关河水库、云竹水库、石匣水库和二期水源顺利连通,实现了将太行山脉东部水资源相对丰沛的漳河流域水调入水资源匮乏的汾河流域晋中盆地。

    2017年11月23日,据水文观测显示,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水位为798.53米,距离自然出流还有4.06米,而晋祠周边溪流已陆续复流。

    山西大水网工程建成后,供水区面积将达到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4%;供水区受益人口3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1%;全省年供水总量将由“十一五”末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3亿立方米。

    我们可以看到,一张以黄河、汾河为“两纵”,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为“十横”,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大水网正在三晋大地织就,宏大的蓝图也将逐渐变成美好的现实。

    本报记者 范 珍 本报通讯员 王秀芳